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阿魏膏

阿魏膏

内科摘要》卷下:阿魏膏

药方名称阿魏膏

处方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药 川山甲 生地黄两头尖大黄白芷天麻各15克 槐、柳、桃枝各9克红花12克木鳖子20枚(去壳)乱发(如鸡子大)1块

制法上用香油1.12千克,煎黑去滓;入发煎,发化仍去滓;徐下黄丹煎,软硬得中,入芒消阿魏、苏合油,乳香没药各15克,麝香9克,调匀成膏。

功能主治痞块。

用法用量摊贴患处,内服胡连丸。凡贴膏药,先用朴消随患处铺半指厚,以纸盖,用热熨斗熨良久。如消耗,再加熨之,二时许,方贴膏药。

若是肝积,加芦荟末同熨。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阿魏膏

药方名称阿魏膏

处方羌活5钱,独活5钱,玄参5钱,官桂5钱,当归5钱,青皮5钱,赤芍5钱,草乌5钱,半夏5钱,生地5钱,蓬术5钱,穿山甲(煅)5钱,草果5钱,大黄5钱,白芷5钱,红花5钱,川椒5钱,急性子5钱,水红花子5钱,土木鳖20斤(研),巴豆60粒(研),蓖麻子60粒(研),独头蒜1两(研)。

制法上锉,用香油一斤四两,煎白芷焦色,滤去滓,加葱、姜自然汁各一小盏,沸去水,加乱发一团,煎化;徐下黄丹一斤二两、松香六两,煎软硬得中离火,入芒消阿魏乳香没药各五钱,麝香、人言各三钱成膏。

功能主治小儿痞瘕。

用法用量贴在胁下,火烘双手,熨100余手,出微汗妙。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猜你喜欢

  • 龙麝紫芝煎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风科集验》:龙麝紫芝煎药方名称龙麝紫芝煎处方附子1两(炮,去皮脐),川乌1两(炮,去皮脐),草乌头1两(锉,炒),桂心1两,细辛1两(去苗),干姜1两(炮),白芷1两半,零

  • 山药紫荆皮汤

    药方名称山药紫荆皮汤处方山药30克紫荆皮9克大枣10枚制法将上3味水煎。功能主治健脾益血,补肾养阴。适用于低热的贫血患者。用法用量每日1剂,每日3次服。摘录《民间方》

  • 斑蝥粉

    药方名称斑蝥粉处方斑蝥3个,枯矾3g,硫黄3g,密陀僧3g,三仙丹2g,冰片1g,砒霜1.5g,硼砂2g,麝香0.15g,甘油50ml。制法上先将白砒煅至无烟后,与他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体癣。用法用量

  • 苦参地黄丸

    药方名称苦参地黄丸处方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500克地黄120克(酒浸一宿,蒸热,捣烂)制法加蜂蜜和苦参、地黄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利湿解毒。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

  • 东华玉髓

    药方名称东华玉髓处方大风子(研末,隔汤化油)4两,乳香2钱,没药2钱,血竭2钱,牛黄1钱5分,麝香5分,阿胶1钱,琥珀3钱,珍珠3钱,雄黄5钱,地龙(炙)7钱,冰片3钱,芒消8分。制法大风油调药。功能

  • 木香流气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流气饮药方名称木香流气饮处方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去枝.梗),各一斤;

  • 八仙膏

    《回春》卷三:八仙膏药方名称八仙膏别名八汁汤处方生藕汁1盏,生姜汁1盏,梨汁1盏,萝卜汁1盏,甘蔗汁1盏,白果汁1盏,竹沥1盏,蜂蜜1盏。功能主治噎食。用法用量八汁汤(《医学从众录》卷五)。《东医宝鉴

  • 二母二陈汤

    药方名称二母二陈汤处方知母贝母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功能主治润燥化痰止咳。主外感燥痰,喘咳短气,时作时止,咯痰难出。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三才封髓丹

    药方名称三才封髓丹处方天门冬(去心)熟地黄人参(去芦)各15克黄柏90克 缩砂仁45克甘草22.5克(炙)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

  • 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汤

    药方名称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汤处方山豆根9-12克,板蓝根15-30克,玄参15-30克,乌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蔹9-12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豁痰,酸甘化阴。主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