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金锭

赤金锭

《仙拈集》卷三:赤金锭

药方名称赤金锭

处方防风6钱,薄荷6钱,雄黄6钱,天竺黄6钱,天麻5钱,全蝎5钱,白附5钱,钩藤5钱,乳香5钱,朱砂5钱,胆星1两2钱,琥珀1钱,麝香1钱5分,冰片1钱5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神曲1两打糊成锭,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用一锭或半锭,淡姜汤磨服。

摘录《仙拈集》卷三

《仙拈集》卷四:赤金锭

药方名称赤金锭

处方麻黄4钱5分,紫苏7钱5分,山茨菇2两5钱,五倍子2两5钱,香附子2两5钱,苍术1两5钱,半夏1两5钱,木香1两5钱,山豆根1两5钱,丹参6钱,鬼箭羽6钱,辰砂1两,千金子1两2钱,红芽大戟1两2钱,雌黄1两2钱,细辛1两2钱,川乌1两2钱,滑石1两2钱,麝香3钱。

制法依法炮制,净末称准,以糯米粉糊和之,石臼杵千下,用范子印成锭角,重1钱,作3次用之,阴干,万勿火烘。

功能主治解百毒,治百病。主天行时疫,瘟疫,伤寒,狂言乱语,霍乱,绞肠痧,腹痛,食物中毒,小儿急慢惊风,中风,中气,口眼?斜,牙关紧急,筋脉拘急,妇人月水不调,腹中结块,男妇头晕,传尸劳瘵,自缢,落水,中恶,赤痢,白痢,汤火伤,蛇、蜈、蝎咬伤。

用法用量天行时疫用绛囊盛之,悬之当胸,则不传染。瘟疫、伤寒、狂言乱语、霍乱、绞肠痧、腹痛、饮食中毒、小儿急慢惊风,俱薄荷汤磨服;中风、中气、口眼?斜、牙关紧急、筋脉拘挛、妇人月水不调、腹中结块、男妇头晕,俱温酒磨服;传尸劳瘵、自缢、落水、中恶,俱冷水磨服;赤痢,凉水下;白痢,姜汤下;汤火伤,蛇、蜈、蝎咬伤,俱用酒磨服,水磨涂患处。

注意肿毒恶疮已溃者不宜服。

摘录《仙拈集》卷四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引《良方集成》:赤金锭

药方名称赤金锭

处方火消8两,章丹1两,黑矾1两,朱砂5分,银朱5分。

制法将药用铁锅炼化成水,滴石板上,候冷成片。

功能主治消痈解毒。去腐生新,拔毒生肌。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

各家论述章丹即铅丹,辛微寒有毒,外用去腐生新,施于疮疡肿毒,有拔毒生肌之效,银朱又名心红,是疏黄同汞升炼而成,功用大抵与轻粉同,本方由于药呈红色,治疮疡等症又有效验,崇贵此方即以赤金为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引《良方集成》

猜你喜欢

  • 定胃汤

    药方名称定胃汤处方熟地3两,山茱萸3两,肉桂3钱,茯苓3钱。功能主治大补肾中之水火。主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吐止,10剂而病痊愈。摘录《石室秘录》卷六

  • 创灼膏

    药方名称创灼膏处方生茅术、黄柏、防己、木瓜、地榆、白及、石膏、炉甘石、冰片、虎杖、延胡索、郁金。制法制成膏剂。功能主治提脓拔毒,祛腐生肌。主烧伤,老烂脚,挫裂伤口,褥疮,冻疮溃烂,慢性湿疹及疮疖。用法

  • 红玉铤子

    药方名称红玉铤子处方砒霜1块(皂龟子大),黄丹(煅过)少许,鲁土2钱。制法上为细末,糊饼和作剂子。功能主治一切牙疳。用法用量方中黄丹、鲁土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摘录《宣明论》卷十五

  • 凉血饮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凉血饮药方名称凉血饮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黄连1钱,生地1钱,川芎1钱,当归1钱,槐角1钱,黄芩1钱,升麻1钱,枳壳1钱。功能主治凉血清热。主痔漏。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 振颓汤

    药方名称振颓汤处方生黄耆18克知母12克 野台参9克 于术9克当归9克 生明乳香9克 生明没药9克威灵仙4.5克干姜6克牛膝12克功能主治补气健脾,活血祛风。治痿废。用法用量水煎服。热者,加生石膏10

  • 加减红绵散

    药方名称加减红绵散处方天麻、麻黄、全蝎、荆芥、蝉退、紫草、薄荷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痘感风寒,发热惊搐。用法用量加葱,水煎,温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完肺饮

    药方名称完肺饮别名完肺散、完肺汤处方人参1两,玄参2两,蒲公英5钱,金银花2两,天花粉3钱,生甘草3钱,桔梗3钱,黄芩1钱。功能主治补胃益肺。主肺痈已成已破,胸膈作痛,咳嗽不止,吐痰更觉疼甚,手按痛处

  • 增液麻仁汤

    药方名称增液麻仁汤处方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厚朴10克,大黄6-10克,杏仁10克,白芍10-15克,枳实10克,黑芝麻15-30克。功能主治滋阴泻热,增液润肠。主胃肠燥热,素体阳盛,阴

  • 四花解郁汤

    药方名称四花解郁汤处方绿萼梅6克,玫瑰花6克,佛手花6克,厚朴花6克,姜半夏5克,白茯苓10克,远志肉10克,白芍药10克,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理气开郁,降逆化痰。主七情郁结,气滞痰凝。用法用量水煎服

  • 黄芩芍药散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散处方芍药8钱,黄芩3钱,茯苓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养阴去热。主妇人诸热。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中盏,同煎去滓,温服。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五引《医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