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丸

赤小豆丸

《鸡峰》卷十三: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1两,好硫黄1两,附子半两(生)。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醋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三

普济方》卷一五一。即《圣惠》卷十六“鬼箭羽丸”: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一。即《圣惠》卷十六“鬼箭羽丸”

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2两,鬼箭羽2两,鬼臼2两,丹砂2两,雄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断瘟疫。主瘟疫转相染着,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无收视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录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

《朱氏集验方》卷一: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半生,半炒)、香附(半生用,半酒炒)、晚蚕沙(半生,半炒)、草乌(半生,半麻油炒)各等分。

制法陈仓米三分之一,半生半炒,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酒任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鬼臼半两,赤小豆3分,鬼箭羽半两,朱砂半两(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阿魏半两(别研)。

制法上为末,用酒、阿魏和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山岚瘴疟。

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绯绢系中指上,男左女右,嗅之。如未愈,即以井花水服1丸,即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 蔓荆实汤

    药方名称蔓荆实汤处方蔓荆实(去皮)甘菊花羌活(去芦头)黄芩(去黑心)芎藭防风(去叉)各30克石膏90克甘草(炙,锉)15克制法上八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目睛疼痛,上连头痛。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30

  • 加味千金内托散

    药方名称加味千金内托散处方黄耆(盐水炒)、人参、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白芷、防风、川朴(姜炒)、桔梗、官桂、瓜蒌仁(去壳)、金银花、甘草节。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发散外邪,流行气血,排脓止痛,

  • 黄耆补中汤

    《医学发明》卷一:黄耆补中汤药方名称黄耆补中汤处方黄耆1钱,人参8分,炙甘草半两,白术半两,苍术半两,橘皮半两,泽泻3分,猪苓3分,茯苓3分。功能主治一切心下痞闷,及积年久不愈者。脾胃不能渗湿,内痞外

  • 痰火越鞠丸

    药方名称痰火越鞠丸处方海石(研,水飞)90克胆星30克栝楼仁90克 山栀(炒黑)90克青黛(水飞过)2.4克香附(童便浸)60克 抚芎60克苍术(米泔水浸透,搓去黑皮,切片,炒)6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 化痰降火汤

    药方名称化痰降火汤处方陈皮(去白)、半夏(姜汁制)、茯苓(去皮)、泽泻、黄柏(酒炒)、知母(酒炒)、甘草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阴虚痰火,尾骨节痛。用法用量必用木香、前胡为引。若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 柴陈汤

    《医学入门》卷四:柴陈汤药方名称柴陈汤处方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功能主治痰气胸胁不利及痰疟。摘录《医学入门》卷四《济阳纲目》卷二十三:柴陈汤药方名称柴陈汤处方柴胡、黄芩、人参、半夏、陈皮、茯苓、草果、甘草

  • 揩齿七圣散

    药方名称揩齿七圣散处方白面4两,皂角2挺(不去皮子,锉碎),诃子1两,盐1两。制法上以面裹一处,用槐枝子烧,烟尽为度,次入升麻、细辛各1两,同杵为末。功能主治牢牙益齿。主用法用量每日早用药揩齿,须臾漱

  • 更生丸

    药方名称更生丸别名白茯苓丸处方茯苓4分(若不消食,3分加1),菖蒲4分(若耳聋,3分加1),山茱萸4分(若身痒,3分加1),栝楼根4分(若热渴,3分加1),菟丝子4分(若痿泄,2分加1),牛膝4分(若

  • 井黄煎

    药方名称井黄煎处方虾蟆1枚(去皮骨肠胃,炙焦,捣末,以无灰酒1盏、獖猪胆1枚取汁,熬成膏),诃黎勒皮(炮)1分,使君子(去壳)1分,胡黄连1分,蝉蜕1分,无食子1分,芦荟(研)1分,芜荑1分,熊胆1分

  • 钓藤汤

    《外台》卷三十五引《必效方》:钓藤汤药方名称钓藤汤处方牛黄(研)2分,蚱蝉(炙)2分,龙齿4分,麦门冬(去心)4分,人参3分,钓藤1分,茯神、杏仁12枚,蛇蜕皮3寸(炙,末)。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小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