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元散

调元散

活幼心书》卷下: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山药(去黑皮)15克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术白芍药 熟干地黄(酒洗)当归(酒洗)黄耆(蜜水涂炙)各7.5克川芎甘草(炙)各9克石菖蒲6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调补元气。主小儿禀受元气不足,颅囟伺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肿,语迟、行迟、齿迟,手足如痫,神色昏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温服,如婴孩幼嫩,与乳母同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芍地黄当归川芎甘草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主小儿生下气血两虚,囟大,头缝不合如开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景岳全书》卷六十二: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人参白术陈皮厚朴(制)香附各6克 炙甘草藿香各1.5克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主小儿变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用法用量上药每服3~6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揣摩有得集》: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潞参1钱,炒白术1钱,陈皮3分,蔻米(研)3分,藿香3分,炒扁豆1钱,法半夏5分,炙草4分,伏龙肝1钱。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脾虚不乳,吐乳多啼,欲发慢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冯氏锦囊·杂症》卷三: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山药2钱,茯苓2钱,橘红2钱,人参2钱,白术(炒)2钱,当归(炒)2钱,甘草(炙)2钱,枸杞2钱,陈冬米3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胎怯。

用法用量每用圆眼汤调下。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三

猜你喜欢

  • 妙功丸

    药方名称妙功丸处方丁香木香沉香各15克乳香(研)麝香(另研)熊胆各7.5克 白丁香300粒轻粉13.5克雄黄(研)青皮(去白)黄芩胡黄连各15克黄连黑牵牛(炒)荆三棱(煨)甘草(炙)蓬莪茂陈皮(去白)

  • 趁痛丸

    《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药方名称趁痛丸处方大戟(刮去皮)甘遂白芥子各30克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用大麦面30克和匀,醋调作饼子,慢火炙黄熟,再捣罗,用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风毒留客日深,气

  • 扶脾生脉散

    药方名称扶脾生脉散别名黄耆补血汤(《医学入门》卷七)。处方人参当归白芍各3克紫菀黄耆各6克麦门冬五味子甘草各1.5克功能主治健脾复脉。治出血后脾胃虚弱,气喘神疲,吐衄不止。用法用量水煎,饭后温服。摘录

  • 黄耆散

    《普济本事方》卷五:黄耆散药方名称黄耆散处方黄耆(蜜炙)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洒,九蒸九晒)桔梗(炒)白芍药各15克甘草7.5克(炙)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咳嗽、咯血成劳,肌体消瘦,四肢倦怠,脚无

  • 柴胡膏

    药方名称柴胡膏处方柴胡半两(去芦),红芍药1两1分,蒺藜根1两1分,青橘皮半两,川附子(炮)半两,吴茱萸半两,陈橘皮半两,青木香1分,乌鸡1只(净,去骨皮毛肠肚,唯择肉)。制法上为末。入乌鸡肉内再杵成

  • 灵乌丹

    药方名称灵乌丹处方川乌1斤(河水浸7日。换水浸,去皮尖,切片,干之),牛膝2两(酒浸,焙),何首乌4两(制如川乌法)。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一切冷疾疼痛,麻痹风气。用法用

  • 当归独活汤

    药方名称当归独活汤处方贝母 干葛 丹皮防风防己川芎甘草泽泻官桂当归人参茯苓独活石膏功能主治主孕妇子痫。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入竹沥更妙。摘录《女科指南》

  • 归耆饮

    药方名称归耆饮别名四神汤、回毒金银花汤、四仙饮处方当归8钱,绵黄耆5钱(生),金银花(净)5钱,甘草(生)3钱。功能主治脑疽背痈,毒盛焮肿;及虚人肛门发毒。疮疡作痛隐隐,气虚不能焮发,而色变紫黑者。用

  • 沉香和中丸

    《御药院方》卷四:沉香和中丸药方名称沉香和中丸别名沉香中和丸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肉豆蔻(面裹,煨熟)半两,半夏(汤洗7次,生姜制)半两,人参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半两,白茯苓(去皮)

  • 小半夏加茯苓汤

    药方名称小半夏加茯苓汤处方半夏18克生姜15克茯苓9克功能主治治停饮呕吐,心下痞闷,头眩心悸者。用法用量上药三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摘录《金匮要略》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