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药方名称补阳还五汤

处方黄耆120克(生)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药理作用(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着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着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陕西中医》1986(10):466,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主中风后遗症。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苔白,脉缓。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中风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备注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猜你喜欢

  • 疏风清热汤加减

    药方名称疏风清热汤加减处方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甘草2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10克,板蓝根10克。

  • 断痢汤

    药方名称断痢汤处方半夏1升,生姜5两,茯苓2两,甘草2两,龙骨2两,附子1两,人参3两,黄连3两,大枣12枚。功能主治冷痢,胸心下伏水。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摘录《千金》卷

  • 百沸汤

    药方名称百沸汤处方吴茱萸5钱,木瓜5钱,食盐5钱(同炒焦)。功能主治霍乱吐泻。用法用量瓷瓶盛水3升,煮令百沸,却入上药同煎至2升以下,每服1盏,随病人意冷暖服之。药入即醒。摘录方出《袖珍》卷三引《经验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药方名称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处方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6克(切)附子5克(炮)功能主治治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

  • 麻黄知母石膏汤

    药方名称麻黄知母石膏汤处方麻黄1两,桂枝2钱2字半,甘草3钱1字半,杏仁50个,知母半两,石膏1两。功能主治伤寒,太阳无汗。用法用量夏至后服。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 粉灰散

    药方名称粉灰散处方轻粉1钱,枣子(烧灰)1钱,蚯蚓粪(火焙干)5钱,生甘草5分。制法上药各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耳烂生疮。用法用量油调搽。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

  • 榆白皮饮

    药方名称榆白皮饮处方榆白皮(锉)175克滑石(碎)120克黄芩(去黑心)木通(锉)瞿麦各90克石韦(去毛)60克冬葵子175克车前草(锉)350克制法上八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治肾脏实热,腰胯

  • 百部圆

    药方名称百部圆处方天门冬(去心)一斤,杏仁(去皮.尖.炒)、黄芪、百部根,各六两;瓜蒌根十六两,紫苏、紫菀(去苗.洗)、马兜铃,各二十二两;黑参八两,肉桂(去粗皮)四两。炮制上同为细末,炼蜜和圆,如梧

  • 归附汤

    药方名称归附汤处方当归半两(去芦),附子1两(炮,去皮脐)。功能主治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滑翳决明丸

    药方名称滑翳决明丸处方石决明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半两,细辛半两,大黄1两,茯苓1两,知母1两,茺蔚子1两,黑参1两,防风1两,黄芩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下利实热。主滑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