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葱豉桔梗汤

药方名称葱豉桔梗汤

处方葱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栀6~9克淡豆豉9~15克 苏薄荷3~4.5克 青连翘4.5~6克 生甘草2~2.5克 鲜淡竹叶30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主风温、风热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咽阻喉痛者,加紫金锭2粒(磨冲),大青叶9克;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6克,白蔻末2.4克;咳甚痰多,加杏仁9克,广橘红4.5克;鼻衄,加生侧柏叶12克,鲜茅根50支。

备注方中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为君;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清热解毒为臣;甘草桔梗以利咽,淡竹叶清心除烦,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之功。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葱豉桔梗汤

药方名称葱豉桔梗汤

处方葱白3枚至5枚,苦桔梗1钱至1钱半,焦山栀2钱至3钱,淡豆豉3钱至5钱,苏薄荷1钱至1钱半,青连翘1钱半至2钱,生甘草6分至8分,鲜淡竹叶30片。

功能主治辛凉发汗。主风温、风热初起。

用法用量咽阻喉痛,加紫金锭2粒(磨冲),大青叶3钱;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2钱,白蔻末8分(冲);发疹,加蝉衣12只,皂角刺5分,大力子3钱;咳甚痰多,加苦杏仁3钱,广橘红1钱半;鼻衄,加生侧柏叶4钱,鲜茅根50支(去衣);热盛化火,加条芩2钱,绿豆2两煎药;火旺就燥,加生石膏8钱,知母4钱。

各家论述《肘后》葱豉汤,本为发汗之通剂,配合刘河间桔梗汤,君以荷、翘、桔、竹之辛凉,佐以栀、草之苦甘,合成轻扬清散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猜你喜欢

  • 清中汤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清中汤药方名称清中汤处方菖蒲(家生者,刮去皮、须,切作片,米泔浸三日,压去苦水)500克生姜150克(不去皮,细切)白盐120克(与菖蒲同腌一宿,焙干)白术60克甘草60克(炙)

  • 麻黄厚朴汤

    《普济方》卷一六○引《指南方》:麻黄厚朴汤药方名称麻黄厚朴汤处方厚朴(制)1两,麻黄(去节)1两,杏仁(去皮尖)1两,橘皮1两,甘草半两,半夏(洗)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脾咳。咳则右胁下痛,引肩背

  • 加味麦门冬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加味麦门冬汤药方名称加味麦门冬汤处方麦冬15克,人参12克,生山药12克,清半夏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甘草6克,生桃仁6克,大枣3枚。功能主治养血清热,调经降逆。主阴虚肺燥

  • 疏风止嗽汤

    药方名称疏风止嗽汤处方荆芥穗4.5克 苏薄荷3克 光杏仁6克 广皮红2.4克百部4.5克 清炙草1.8克紫菀6克白前4.5克功能主治治重伤风,头痛身热,恶风怕冷,鼻塞声重,咳嗽清涕,痰多白滑而稀,或自

  • 补遗补脬饮

    药方名称补遗补脬饮处方生丝绢(黄色者)1尺 白牡丹根皮木白及各3克功能主治主妇人产时伤脬,终日不得小便,但淋湿不干者。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绢烂如饧服之。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 清咽消肿饮

    药方名称清咽消肿饮处方甘草玄参前胡薄荷牛蒡子栀子黄连石膏连翘荆芥防风桔梗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治风热上涌,头目不清,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尤氏喉科秘书》

  • 栝楼煎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栝楼煎药方名称栝楼煎处方栝楼1颗(熟者,去仁,以童便200毫升相和,研,绞取汁)酥30毫升甘草7.5克(生,为末)蜜90毫升制法上药入银锅子中,慢火煎如稀饧。功能主治治小儿咳嗽

  • 定痛丸

    《医学正传》卷四引丹溪方:定痛丸药方名称定痛丸处方乳香、没药、金星草、地龙(去土、炒)、五灵脂、木鳖子(去壳)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一切风湿痛。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磨化下;

  • 高良姜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高良姜汤药方名称高良姜汤处方高良姜15克厚朴6克当归桂心各9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温里散寒,下气行滞。治心腹突然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40

  • 宽中理气丸

    《鸡峰》卷二十:宽中理气丸药方名称宽中理气丸处方木香半两,青皮1两,陈皮1两,槟榔半两,白蔻仁半两,萝卜子半两,荜澄茄半两,干姜半两,胡芦巴半两,丁香皮半两,厚朴半两,黑牵牛1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