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荜澄茄汤

荜澄茄汤

普济方》卷二二二引《博济》:荜澄茄汤

药方名称荜澄茄汤

处方荜澄茄1两,石斛(去根)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巴戟天(去心)1两,白术(锉,炒)3钱,五味子3钱,芎藭3钱(分),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槟榔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元虚冷,饮食减少,面黄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生姜2片,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二引《博济》

普济方》卷二十:荜澄茄汤

药方名称荜澄茄汤

处方荜澄茄1两,沉香(锉)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五味子(微炒)3分,巴戟天(去心)3分,桂(去粗皮)3分,白术3分,芎藭3分,木香3分,肉豆蔻(去壳)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没药半两,陈曲(炒)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疒丂)痛,闷乱烦懊,手足厥冷,呕吐痰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荜澄茄汤

药方名称荜澄茄汤

处方荜澄茄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炒)1两,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草豆蔻(去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槟榔(锉)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冷气内攻,胁肋疼痛,不入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半分(切),大枣2枚(擘破),煎取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方出《本草图经》(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荜澄茄汤

药方名称荜澄茄汤

别名荜良汤、荜澄茄

处方荜澄茄3分,高良姜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噫,日夜不定,呕哕,日夜不定。

用法用量荜良汤(《卫生总微》卷七)、荜澄茄散(《朱氏集验方》卷三)。

摘录方出《本草图经》(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 发灰汤

    药方名称发灰汤处方乱发(烧灰)1两,车前子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滑石1两,冬瓜子5合,木通(锉)1两半。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

  • 二母柴苓汤

    药方名称二母柴苓汤处方知母、贝母、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苓、泽泻、赤芍。功能主治疟疾。热邪由少阳而入膀胱之腑,津液耗伤,口中作渴,小便短少者。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 大秦艽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秦艽汤药方名称大秦艽汤处方秦艽(一钱半)石膏(一钱半)甘草(一钱)川芎(一钱)当归(一钱)羌活(一钱)独活(一钱)防风(一钱)黄芩(一钱)白芍药(一钱)白芷(一钱)

  • 刘老丸

    药方名称刘老丸处方陈粳米1合(炒过,去火毒用),黄连1两(去须,锉,炒,放冷出火毒),陈橘皮半两(去白),干漆1分(炒去烟,出火毒,存性)。制法上为末,猪胆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无辜疳。

  • 导气通瘀锭

    药方名称导气通瘀锭处方不去油巴豆1个,斑螫3个,麝香少许。功能主治耳聋。用法用量以葱涎、蜂蜜和,捻如麦粒形,丝棉裹,置耳中,响声如雷,勿得惊惧,待21日,耳中有脓水流出,方可去锭。摘录《金鉴》卷八十八

  • 养目汤

    药方名称养目汤处方熟地30克白芍15克麦冬15克当归30克 葳蕤15克山茱萸12克 北五味3克甘草3克甘菊花6克柴胡1.5克功能主治补肾养肝,祛风明目。治目病由于肝肾不足,误作实火治后;目不痛而色淡红

  • 七物黄连汤

    药方名称七物黄连汤处方黄连茯苓黄芩各9克 .芍药葛根各12克甘草15克小麦30克制法上各嚼咀。功能主治治夏日伤寒,四肢烦疼发热,心烦,呕逆支满。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候冷,分二次服。

  • 调经愈痛汤

    药方名称调经愈痛汤处方黄连、桃仁、乌药、香附、甘草、当归、川芎、地黄、芍药。功能主治经水将来,预先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临行作痛者,加红花。摘录《女科指南》

  • 巴戟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巴戟散药方名称巴戟散处方巴戟柏子仁石龙芮天麻牛膝(去苗)牡蛎(烧为粉)菟丝子(酒浸一宿,焙干,别捣)天雄(炮裂,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各30克萆薢(锉)防

  • 秬黍汤

    药方名称秬黍汤处方秬黍(连壳炒)。功能主治霍乱吐泻,风泻,及腹中有食积、寒气、热邪而作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