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点眼杏仁膏

点眼杏仁膏

《圣惠》卷三十二:点眼杏仁膏

药方名称点眼杏仁膏

别名杏仁

处方杏仁1分(去皮尖),腻粉半钱。

制法上合研如膏。

功能主治丹石毒冲目赤痒,及生浮膜。目生胬肉,或痒或痛,息肉渐长,侵覆瞳仁。

用法用量杏仁膏(《普济方》卷八十四)。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二:点眼杏仁膏

药方名称点眼杏仁膏

处方杏仁油半鸡子壳许,食盐(末)1钱。

制法用银石器着盐末并杏仁油相和,以柳枝1握,紧束缚一头,研3日色黑,又取熟艾如鸡子大,掘地作坑子,置瓦于坑,上安艾,烧令通气,火尽即成,更和令匀,常盖头。

功能主治眼胎赤。

用法用量每以绵缠杖头,点少许在两眦头,夜卧时点。频用甚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五:点眼杏仁膏

药方名称点眼杏仁膏

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研)半两,黄连(去须)1两,轻粉半钱。

功能主治肝热,飞血赤脉。

用法用量上药以新绵裹,水1盏,浸1复时。每日3-5次点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圣济总录》卷一○九:点眼杏仁膏

药方名称点眼杏仁膏

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半两,黄连(去须,锉)半两,青盐半两,腻粉1钱匕。

制法先以水1盏半,煎杏仁黄连至半盏,滤去滓,入盐及腻粉,更煎5-7沸,入盒中盛候冷。

功能主治目生胬肉,风翳障。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杏仁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猜你喜欢

  • 刀豆散

    药方名称刀豆散处方刀豆(取老而绽者,切,炒,研用)。功能主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用法用量每服2-3钱,开水送下。摘录《医级》卷八

  • 甘豆散

    药方名称甘豆散处方黑豆3升,生姜3两(炒),甘草1寸。功能主治易产,治风。主难产3日,子母不相见。用法用量上用水5升,煎豆熟为度。取汁缓缓服。才觉产便服之。摘录《产宝诸方》

  • 截瘴散

    药方名称截瘴散处方常山(鸡骨样者良)、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粗皮)各等分,甘草减半。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瘴疾,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三日两日而发,或间日连日而作。用法用量每服半两,用时酒1大半碗

  • 导痰消风散

    药方名称导痰消风散处方陈皮、半夏、甘草、白芷、全蝎、羌活、防风、荆芥、升麻、细辛、芦荟各等分。功能主治鹘眼凝睛。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 韭根汤

    药方名称韭根汤处方韭根(晒干)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野李根1两,蛇床子1两,续断1两,芜荑仁1两,皂荚白皮1两,松脂1两,白矾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诸痔瘘出脓水,疼痛不止。用法用量

  • 虎杖二金汤

    药方名称虎杖二金汤处方虎杖30g,郁金15g,金铃子10g。功能主治清肝利胆。主急性胆囊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如无虎杖,可用川大黄代,用量须减半。摘录《千家妙方》

  • 丹参饮

    药方名称丹参饮处方丹参30克檀香砂仁各30克功能主治主心痛、胃脘诸痛。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服。摘录《时方歌括》卷下

  • 陈橘皮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陈橘皮汤药方名称陈橘皮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干)3分,高良姜(锉)3分,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3遍)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霍乱下利。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半分(拍碎

  • 柏子仁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柏子仁汤药方名称柏子仁汤处方当归(去芦,酒炒)芎藭茯神(去木)小草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子)鹿茸(燎去毛,酒蒸,焙)柏子仁(炒)各30克 香附子(炒去毛)60克 川续断(酒浸)30克

  • 安脐散

    《直指小儿》卷四:安脐散药方名称安脐散处方白石脂末(焙,出火气)。功能主治小儿脐中汁出,或赤肿。用法用量敷之。每日3次。摘录《直指小儿》卷四《保婴撮要》卷一:安脐散药方名称安脐散处方羚羊角1钱(略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