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点眼杏仁膏

点眼杏仁膏

《圣惠》卷三十二:点眼杏仁膏

药方名称点眼杏仁膏

别名杏仁

处方杏仁1分(去皮尖),腻粉半钱。

制法上合研如膏。

功能主治丹石毒冲目赤痒,及生浮膜。目生胬肉,或痒或痛,息肉渐长,侵覆瞳仁。

用法用量杏仁膏(《普济方》卷八十四)。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二:点眼杏仁膏

药方名称点眼杏仁膏

处方杏仁油半鸡子壳许,食盐(末)1钱。

制法用银石器着盐末并杏仁油相和,以柳枝1握,紧束缚一头,研3日色黑,又取熟艾如鸡子大,掘地作坑子,置瓦于坑,上安艾,烧令通气,火尽即成,更和令匀,常盖头。

功能主治眼胎赤。

用法用量每以绵缠杖头,点少许在两眦头,夜卧时点。频用甚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五:点眼杏仁膏

药方名称点眼杏仁膏

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研)半两,黄连(去须)1两,轻粉半钱。

功能主治肝热,飞血赤脉。

用法用量上药以新绵裹,水1盏,浸1复时。每日3-5次点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圣济总录》卷一○九:点眼杏仁膏

药方名称点眼杏仁膏

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半两,黄连(去须,锉)半两,青盐半两,腻粉1钱匕。

制法先以水1盏半,煎杏仁黄连至半盏,滤去滓,入盐及腻粉,更煎5-7沸,入盒中盛候冷。

功能主治目生胬肉,风翳障。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杏仁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猜你喜欢

  • 大枣木香汤

    药方名称大枣木香汤处方大枣20枚木香6克制法大枣去核文火先煮1小时,后入木香再煮片刻,去渣温服。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燥湿止泻。用法用量每日2次,温服。摘录《经验方》

  • 还魂汤

    《鸡峰》卷二十:还魂汤药方名称还魂汤处方荜茇、麦糵、黄橘皮、人参、桔梗、柴胡、草豆蔻、木香、良姜、半夏饼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气不顺,吐逆不定,不思饮食,面黑眼黄,日渐瘦恶,传为疟疾。用法用

  • 马齿苋粥

    药方名称马齿苋粥处方新鲜马齿苋6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功能主治清热止痢。适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用法用量可供早晚餐,温热食。注意脾虚慢性泄泻者忌服。

  • 棘根汤

    药方名称棘根汤处方棘根(锉碎)半斤。功能主治小儿朱田火丹,先发背,后至遍身,1日1夜而成疮。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煎至3升,去滓,温洗丹上。3-5度即愈。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 槐艾洗法

    药方名称槐艾洗法处方槐条、艾叶不拘多少。功能主治产妇乳上结核,乳痈。用法用量连须葱一条,将槐、艾用水同煎煮,入醋少许,频频洗之;若乳顶傍生疮,脓出洗净,与儿吮之,随以松罗茶叶末掺上。摘录《胎产心法》卷

  • 丁香附子散

    《卫生宝鉴》卷十三:丁香附子散药方名称丁香附子散处方丁香半两,槟榔1个(重3钱),黑附1个(重半两,炮,去皮脐),舶上硫黄(去石,研)2钱,胡椒2钱。制法先将四味为末,入硫黄和匀。功能主治膈气吐食。用

  • 人参藿香汤

    药方名称人参藿香汤处方藿香(去梗)、人参(切片),各六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二两半。炮制上捣为粗末,入人参令匀。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气弱,呕吐哕逆,饮食不下,手足逆冷,涎痰稠粘。又治似喘不喘

  • 丹砂双丸

    药方名称丹砂双丸处方丹砂、巴豆(去皮心,灰汁煮半日,别研如泥)、甘遂(末之,炒令黄黑色)、雄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少小哺露痞坚,壮热惊啼,哺乳不生肌肉,食不消化,下痢,骨肉消瘦。用法

  • 加减统旨木香顺气散

    药方名称加减统旨木香顺气散处方木香、香附、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砂仁、枳壳。功能主治气滞腹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 新定拯阳理劳汤

    药方名称新定拯阳理劳汤别名拯阳汤(《证治汇补》卷二)、救阳理痨汤(《冯氏绵囊)卷一)。处方黄耆(酒炒)6克人参(去声)6克肉桂2.1克(去皮)当归(酒炒)4.5克白术3克(土炒)甘草1.5克(酒炒)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