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地芝丸

地芝丸

《东垣试效方》卷五:地芝丸

药方名称地芝丸

别名万寿地芝丸、地黄

处方地黄(焙干)4两,天门冬(去心)4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甘菊花(去枝)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颜色,利血气,调百节,黑发坚齿,逐风散气,愈百疾。大除风热。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或亦妨近视,及大疠风成癞。

用法用量万寿地芝丸(《御药院方》卷六)、地黄丸(《脉因证治》卷下)。《此事难知》本方用法:如能饮食,茶清汤下;不能饮食,温酒下。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生地凉血生血,天冬润肺滋肾,积壳宽肠去滞,甘菊降火除风。

2.《成方便读》:王海藏云: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法当补肾。夫火之力刚,故能远照,水之力柔,故能近视。人之一身百病千端,亦不过一阴阳水火而巳。然肾为主水之脏,肺为生水之源,故以生地大补肾水,天冬润养肺金,使之金水相生,则肝得所养;菊花得金水之精,专入肝经,能祛风于外;枳壳具苦降之性,单行气分,为破滞之需。庶几风尽去而滞无留,则补药得力而病易愈耳。用茶者,欲火热之下降;用酒者,欲药力之上行也。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五

医学集成》卷二:地芝丸

药方名称地芝丸

处方生地4两,熟地4两,天冬3两,麦冬3两,枸杞3两,枣皮3两,当归1两,知母7钱,胆草2钱。

功能主治瞳人枯小。

用法用量蜜为丸服。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猜你喜欢

  • 杏仁粥

    药方名称杏仁粥处方杏仁15克 白米50克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同白米煮粥食用。功能主治可供早晚餐,温热服。用法用量将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同白米煮粥食用。摘录《食医心镜》

  • 常山煎酒

    药方名称常山煎酒处方常山2两,桂心1两,甘草半两。功能主治小儿疟。用法用量上3味,以酒1升煎取7合,去滓分服。取吐愈止。或自能饮,或不能饮则母含药与饮之。摘录《外台》卷三十六引《删繁方》

  • 便浊饮

    药方名称便浊饮处方白茯苓、半夏、甘草梢、泽泻、车前、土牛膝、萆薢。功能主治胃中湿热下流,伤于气分,而发膏淋。摘录《医碥》卷七

  • 家传枳术越鞠丸

    药方名称家传枳术越鞠丸处方白术2两,枳实(炒)1两,苍术1两,香附(盐酒浸)1两,抚芎1两,神曲(炒)1两,陈皮1两。制法上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中解郁。主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摘录

  • 黑豆煎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黑豆煎药方名称黑豆煎处方黑豆5升(雄者),桑根白皮5两(锉,以上用水2斗,煮令豆烂,取净汁,更入后药),羌活(去芦头,为末)半两,蒺藜子(炒,为末)半两,海桐皮(为末)半两,吴茱

  • 麻黄左经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麻黄左经汤药方名称麻黄左经汤处方麻黄(去节)干葛细辛白术(切,米泔浸)茯苓防己桂心(不见火)羌活防风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脚气,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经,手足挛

  • 导源煎

    药方名称导源煎处方党参1钱5分,白术1钱5分,桔梗2钱,防风7分,荆芥5分,薄荷5分,干姜(炮)5分(或加蜜附子5分)。功能主治喉痹肿痛不能言者。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候凉饮之,徐徐咽下。摘录《喉科

  • 化虫干漆丸

    药方名称化虫干漆丸处方干漆2钱,胆子矾1钱。制法上为末,用葱白汤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蛔虫咬心绞痛,四肢逆冷,干呕不吐,面色青。用法用量2-3岁儿以石榴皮汤送下2丸,每日3次;3-4岁儿3

  • 葳蕤丸

    药方名称葳蕤丸处方葳蕤车前子 熟干地黄(焙)各120克升麻黄芩(去黑心)秦艽(去苗、土)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黄连(去须)独活(去芦头)地骨皮决明子(微炒)山栀子仁 白槟榔(生,锉)各45

  • 八味补骨脂丸

    药方名称八味补骨脂丸处方补骨脂(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桑螵蛸(炒)1两,菟丝子(酒浸3日,别捣)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干姜(炮)半两,枳壳(麸炒,去瓤)3分。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