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固肠丸

固肠丸

医学入门》卷七: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龙骨附子枯矾诃子各60克 良姜赤石脂各45克丁香30克木香15克白豆砂仁各18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脏腑停寒,脐腹疠痛,下利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粟米饮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丹溪心法》卷五: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椿根皮4两,滑石2两。

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湿,去脾胃陈积。主湿气下利,大便下血,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瑞竹堂方》: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1两,龙骨(煅,研,水飞)1两,阿胶(蛤粉炒)1两,赤石脂(煅7次,醋淬,研)1两,附子(炮)1两,干姜(炮裂)1两,木香(湿纸裹,煨)1两,人参(去芦)1两,沉香半两(镑,不见火),白术2两(炒),诃子(去核)2两。

制法上为细末,粳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米饮汤送下。

服药后觉热,去附子,加茱萸1面,黄连1两。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瑞竹堂方》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槐鹅半两(炒黄色),肉豆蔻3枚(面裹烧香),干姜(炮裂)半两,枯矾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脏腑虚滑,泻血腹痛。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0丸,乳香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卫生总微》卷十一: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黄连(去须)2两,木香2两,半夏2两(汤洗7次),干姜2两(炮),赤石脂2两(火煅5次),厚朴(去粗皮)2两(生姜制),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下痢,多日不愈,渐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乳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硫黄2两(别研),牡蛎(煅,别研)1两,龙骨(煅,别研)1两,干姜(炮)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脏寒泄泻,色多青白,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乳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附子1只(炮,去皮脐),白姜(炮,洗)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橘红1两,大诃子(去核)1两,椒红1两(去目合口,炒出汗)。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盐饭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龙骨(煅)、赤石脂(煨、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脏腑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干木瓜紫苏汤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朱氏集验方》卷六引曾太医方: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切)1两,白茯苓1两,干姜(炮)半两,大黄连(去须,打碎)半两,木香(切片)半两。

制法上药用水2碗煮干,晒,研为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米饮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引曾太医方

御药院方》卷十一: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木香、肉豆蔻(麸裹煨,以面熟去面用)、缩砂仁赤石脂厚朴(姜制)、川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不和,肠滑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乳食前煎草节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一

《痢疟纂要》卷十四: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川朴3两,木香3两,赤石脂干姜砂仁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脏腑频泄。

用法用量方中赤石脂干姜砂仁用量原缺。

摘录《痢疟纂要》卷十四

丹溪心法》卷五: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椿根白皮(炒)。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燥湿,祛脾胃陈积。主湿气下利,大便下血,白带。

用法用量《保命歌括》本方用法: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万氏家妙方》卷一: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椿根白皮(炒,为末)、阿胶

制法阿胶烊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万氏家妙方》卷一

《回春》卷七: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黄蜡1两,黄丹1两(水飞)。

制法共化一处为丸,如黄豆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3丸,赤痢,甘草煎汤送下;白痢,干姜煎汤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煎汤送下。

摘录《回春》卷七

《准绳·女科》卷三: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人参(去芦)、苍术(米泔浸1宿)、茯苓木香(不见火)、诃子肉(煨)、乌梅肉、肉豆蔻(面裹煨)、罂粟壳(去蒂瓤)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米饮送下。

摘录《准绳·女科》卷三

《杏苑》卷四: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诃子5钱,龙骨(另研)5钱,木香5钱,丁香1两,肉豆蔻6钱7分,砂仁6钱7分,赤石脂3钱4分,白枯矾3钱4分。

制法上为细末,粟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泄泻滑脱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汤送下。

摘录《杏苑》卷四

《医方类聚》卷一三九引《济生续方》: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附子1只(炮,去皮脐),肉豆蔻1两(面裹煨香,去面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久冷,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陈米饮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九引《济生续方》

猜你喜欢

  • 桔干汤

    药方名称桔干汤处方荆芥、防风、连翘、桔梗、牛蒡、射干、玄参、山豆根、竹叶、甘草。功能主治痰热客肺,喘急上气,致失音者。摘录《类证治裁》卷二

  • 防风天麻散

    《宣明论方》卷三:防风天麻散药方名称防风天麻散处方防风天麻川芎羌括 香白芷草乌头 白附子荆芥穗当归(焙)甘草各15克滑石60克功能主治行气散郁,通脉止痛。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走注不定;中风偏枯,暴痞

  • 长发滋荣散

    药方名称长发滋荣散别名滋荣散处方生姜皮(焙干)1两,人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长养髭发。主髭发脱落。用法用量滋荣散(《普济方》卷五十)。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 罐灰散

    药方名称罐灰散处方粪堆里破瓦罐耳。制法上净洗,于灶心掘坑,安在坑中,烧3日令捻得碎,细研。功能主治瘰疬疮口,脓水不止。用法用量干掺疮上。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 赤小豆

    药方名称赤小豆处方赤小豆、青黛各30克,大黄15克。制法共研细末,鸡蛋清调成糊状。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79例,经1-3天治疗均痊愈。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摘录《外治方》

  • 搽牙固齿仙方

    药方名称搽牙固齿仙方处方柳枝10斤(晴日采郊外者),出山黑铅1斤。制法先用大铁锅1口,将铅化开成汁,用3-4尺长柳枝,3-5个人每人一把,在铅汁内搅,柳枝将尽成炭,用漏勺捞起,炭放瓷坛内,盖坛口勿令走

  • 大建脾散

    药方名称大建脾散处方荜澄茄半两,干姜半两,白豆蔻半两,丁香半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肉豆蔻1两,青皮1两,半夏(姜制1宿)1两,茴香1两,缩砂仁1两,厚朴(姜制1宿)1两,神曲1两,陈皮1两,檀香1

  • 解交饮

    药方名称解交饮处方元明粉1钱。功能主治小儿初得伤寒两日,发时壮热,四肢寒,朝轻暮剧。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同卷人卫本作“解交饮子”。摘录《幼幼新书》(古籍本)卷十四引《谭氏殊圣》

  • 便血丸

    药方名称便血丸处方血见愁1两,卷柏灰1两,乌梅灰2两,地榆灰2两,莲房灰2两,荷叶灰2两,榴皮灰2两,五倍灰2两,血余灰1两,柏叶灰2两,棕灰2两,木耳灰1两,槐花灰2两,白蔹1两,当归炭3两,白芍1

  • 黄耆鲮甲汤

    药方名称黄耆鲮甲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芎?1钱,当归2钱,忍冬花1钱半,防己1钱半,升麻8分,防风8分,穿山甲8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浓淋初起。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温服。摘录《霉疮证治》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