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术健脾丸

参术健脾丸

杂病源流犀烛》卷五:参术健脾丸

药方名称参术健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陈皮茯苓当归白芍、炙草、大枣

功能主治理气养脾。主水肿,蛊胀。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回春》卷三:参术健脾丸

药方名称参术健脾丸

处方苍术8两(2两盐水浸,2两米泔浸,2两醋浸,2两葱白炒),人参2两,白术(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干山药(炒)2两,破故纸(酒炒)2两,枸杞子(去硬)2两,菟丝子(酒制,焙)2两,莲肉(去心)2两,川楝子(取肉)1两半,五味子1两半,川牛膝(去芦)1两半,川椒(去目,炒)5钱,小茴香(盐炒)5钱,陈皮5钱,木香(不见火)5钱,远志甘草水泡,去心)5钱。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养元气,补理脾胃,益肾水,温下元,进饮食,调中下气,除寒湿,大补诸虚。主脐腹冷痛,泄泻年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盐汤送下,以干物压之。

摘录《回春》卷三

《成方便读》卷三引东垣方:参术健脾丸

药方名称参术健脾丸

处方人参2两,陈皮1两,白术(土炒)2两,麦芽(炒)1两,山楂1两5钱,枳实3两。

制法神曲糊为丸。

功能主治脾虚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夫脾胃之虚,其来也渐,固为病之本。而食积停滞,其来也骤,则为病之标。治病当明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故方中虽消补并行,而仍以治标为急。故君以枳实之苦寒,破气行血,消食消痰,为磨积之主药。而后以参、术驾驭之,不使其过而伤正。且枳实得参、术之力,而用益彰,参、术得枳实,则补而不滞,两者互相为用。然毕竟因食积起见,故又以麦芽之化谷,山楂之化肉,而赞助之。脾虚停积,则气不行,故以陈皮理之;用神曲糊丸者,助其蒸化,米饮下者,藉谷气以和脾胃耳。

摘录《成方便读》卷三引东垣方

猜你喜欢

  • 排脓生肌散

    药方名称排脓生肌散处方当归15克(锉,微炒)黄耆15克(锉)人参30克(去芦头)芎藭15克厚朴3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防风15克(去芦头)白芷15克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15克(炙微赤,锉

  • 三棵针

    药方名称三棵针处方三棵针(小檗)30克,野菊花15克,马齿苋30克,甘草9克。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口腔炎34例,全部治愈,一般服1~4剂即愈。用法用量每日1剂。

  • 蠲骶散

    药方名称蠲骶散处方溪枫根、白田柯、赤牛膝、白马骨、拨雪根、马蹄金、金脑香、马蹄藤、马蹄香、地马梢(根)、穿山蜈蚣。功能主治杀着马(疒其)。用法用量上药水、酒各半煎服。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 藿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散药方名称藿香散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炮制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温脾胃,

  • 连翘升麻散

    药方名称连翘升麻散别名连翘升麻汤处方连翘2两半,升麻2两半,射干(去尾)2两半,独活(去芦头)2两半,桑寄生2两半,木通(锉)2两半,大黄(锉,微炒)2两(上为粗末),木香、沉香(镑)、熏陆香、丁香、

  • 和平汤

    药方名称和平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川芎、炙草、防风、白芍、白芷、肉桂、木香、乳香、麝香、丁香、檀香、厚朴、陈皮。功能主治调和气血,解秽除气。主痘为秽所触而不起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种痘新书》卷十

  • 赤麟丹

    药方名称赤麟丹摘录《经验方》卷下。为《玉钥》卷上“严氏赤麟散”之异名

  • 六一顺气汤

    药方名称六一顺气汤处方柴胡黄芩芍药枳实厚朴大黄芒消甘草功能主治治伤寒邪热内传,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满硬,绕脐疼痛者。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先将水500

  • 栗子柿子饼糊

    药方名称栗子柿子饼糊处方栗子肉15克柿饼半个制法将栗肉、柿饼共磨成糊状,煮熟服食。功能主治补肾,健脾,养胃。适用于小儿腹泻。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摘录《民间方》

  • 茴香楝实丸

    药方名称茴香楝实丸处方茴香(炒)1两,楝实(麸炒,去核)1两,石茱萸1两,马蔺花(醋炒)1两,陈皮1两,芫花半两(醋炒)。制法上为末,醋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肠病结上而不下,痛冲心肺。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