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半夏麻黄丸

半夏麻黄丸

金匮要略》卷中:半夏麻黄丸

药方名称半夏麻黄丸

处方半夏麻黄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通阳化饮。主水饮内停,心阳被遏,心下悸动者。

用法用量饮服3丸,日三服。

备注方中麻黄通太阳以泄水气;半夏蠲饮消水。二味相配,共奏通阳化饮之功,阳通饮化,则心悸自己。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半夏麻黄丸

药方名称半夏麻黄丸

处方半夏麻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心下悸。

用法用量每服3丸。饮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1.《伤寒补正》:《伤寒论》心下悸用桂枝以宣心阳、用茯芩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黄非故歧而二之也。盖水气凌心则心下悸,用桂枝者,助心中之火以敌水也;用麻黄者,通太阳之气以泄水也。彼用茯苓,是从脾利水以渗入膀肤,此用半夏,是从胃降水以抑其冲气,冲降则水随而降,方意各别。

2.《伤寒论注》:徐彬曰,阴邪者,痰饮也,故以半夏主之,而合麻黄,老痰非麻黄不去也。

临床应用心悸:余治顾男,58岁,入冬以来,自觉心窝部跳动,曾作心电图无异常,平时除有老慢支及血压略偏低外,无他病,脉滑苔白,予以姜半夏、生麻黄各30g,研末和匀,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2丸,服后心下悸即痊愈。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调营敛肝汤

    药方名称调营敛肝汤处方归身6克白芍4.5克阿胶4.5克(蛤粉炒)枸杞9克五味子1.5克川芎2.4克 枣仁4.5克(炒,研)茯苓6克 广皮3克木香1.5克大枣2枚生姜3片功能主治养血敛肝。主操烦太过,营

  • 地仙煎

    药方名称地仙煎别名地仙膏处方山芋末1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升,生牛乳1升。制法上先研杏仁极细,入生牛乳绞取汁,次取山芋末相拌,入新瓷器,密封,安于釜中,重汤煮1日煎成。功能主治令人颜色悦泽,骨

  • 枣肉豆蔻丸

    药方名称枣肉豆蔻丸处方钟乳粉12克(旋入)丁香(不见火)人参(去芦)肉豆蔻(面襄煨)白茯苓(去皮)各6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脾止泻。治脾虚泄泻。用法用量每服30丸,沸汤

  • 黄柏皮散

    药方名称黄柏皮散处方柏皮、白矾(枯)、朴消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滞颐,生疮赤烂。用法用量干搽患处。摘录《普济方》卷四○八

  • 六味地黄颗粒

    药方名称六味地黄颗粒处方熟地黄320g山茱萸(制)160g牡丹皮120g山药160g茯苓120g泽泻120g性状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酸、微苦,有特异香气。炮制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

  • 交泰丹

    《叶氏女科》卷四:交泰丹药方名称交泰丹处方干地黄2两,山茱萸(去核,酒炒)1两,淮山药1两,牡丹皮(酒洗)7钱5分,远志肉(甘草汤泡)7钱5分,泽泻(酒浸1宿,晒干)7钱5分,石菖蒲(桑枝拌蒸)7钱5

  • 生蒲黄汤

    药方名称生蒲黄汤处方生蒲黄25克,旱莲草30克,藕节30克,丹参2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郁金15克,荆芥炭10克,栀子10克,川芎6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化瘀止血。主肾阴亏损,虚火上

  • 加味连草汤

    药方名称加味连草汤处方黄连3钱,生甘草1两,菖蒲1钱,贝母3钱,生姜汁半茶钟。功能主治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用法用量水煎1碗,服之即解,不必2服,得吐犹

  • 柴胡紫苏饮

    药方名称柴胡紫苏饮处方柴胡、连翘、苏子、川楝、青皮、苍术、玄胡索、泽泻、猪苓、赤芍药、木香。功能主治内素有热,偶为外寒所束,致患假寒疝,脉左尺弦洪,挟湿洪弦而缓,挟风浮弦,按之洪缓;由七情所致(疒颓)

  • 桑椹密膏

    药方名称桑椹密膏处方鲜桑椹1000克蜂蜜300克制法将桑椹煎煮2次,取煎液1000克,文火浓缩,以稠粘为度,加新鲜蜂蜜300克,再煮一沸,停火冷却即可装瓶。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津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