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药方名称升阳益胃汤

别名益胃汤(《医级》卷八)。

处方黄耆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猜你喜欢

  • 千里梅花丸

    药方名称千里梅花丸处方枇杷叶 干葛末百药煎乌梅肉腊梅花甘草各3克制法上俱为末。用蜡150克,先溶蜡开,投蜜30克,和药末捣二三百下,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治夏月长途,津少口渴。用法用量夏月长途噙化1丸

  • 柴苓饮

    药方名称柴苓饮处方柴胡6~9克猪苓茯苓泽泻各6克白术6~9克肉桂3~9克功能主治解表利湿。主风湿发黄,发热身痛,脉紧,表里俱病,小便不利,中寒泄泻。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服。如寒邪胜者,加生姜3~5

  • 长肉膏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长肉膏药方名称长肉膏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当归1两,夜合树皮1两,玄参1两,血余3两,老鼠1个细药:血竭5钱,龙骨5钱,赤石脂5钱,白腊5钱。制法上用麻油1斤,煎飞丹收。功能主

  • 缠喉散

    《仙拈集》卷二:缠喉散药方名称缠喉散处方白僵蚕(研细末)、生姜汁少许。功能主治缠喉风。用法用量和水灌下。摘录《仙拈集》卷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缠喉散药方名称缠喉散处方巴豆霜3钱,上辰砂1

  • 易黄汤

    药方名称易黄汤处方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功能主治治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

  • 红椒丸

    《普济方》卷一六○:红椒丸药方名称红椒丸处方川椒1两,干姜1两,款冬花1两,紫菀1两,礜石半两,附子半两,细辛半两,皂角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咳,恶寒。用法用量每服20粒

  • 小异功散

    药方名称小异功散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木香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痘疮里虚,呕吐泄泻。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大枣,同煎至180毫升服。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引杨氏方

  • 甘理散

    药方名称甘理散处方黄耆、葛根、当归、赤芍、甘草、川芎、生地、白芷、白术、厚朴、陈皮、人参、前胡、枣子。功能主治产后阴蚀,阴中生疮。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 化痞丹

    药方名称化痞丹处方大黄4两(米醋浸一七,日晒夜露一七),木鳖子(去油)1两,穿山甲(土炒)3两,香附米(童便浸,炒)1两,桃仁(去皮,研)1两,红花3钱(生),青黛5分。制法上为细末,将大黄醋煮成糊为

  • 苓泽石膏汤

    药方名称苓泽石膏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栀子3钱,甘草2钱,半夏3钱,石膏。功能主治湿热熏蒸,目珠黄赤者。用法用量方中石膏用量原缺。摘录《四圣心源》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