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黑萼棘豆

黑萼棘豆

《中药大辞典》:黑萼棘豆

药材名称黑萼棘豆

拼音Hēi è Jí Dòu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黑萼棘豆全草。8~9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茎细弱,散生。羽状复叶,长5~15厘米;叶轴细瘦,疏生黄色长柔毛;托叶基部连合,卵形,与叶柄分离,小叶9~25,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1毫米,宽2~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疏生黄色长柔毛。花3~10朵排成腋生伞形状总状花序;总花梗长8~14厘米,有疏长柔毛;花萼钟状,长约4~6毫米,宽2~3.5毫米,密生黑色短柔毛棍有黄色长柔毛,萼齿条形;花冠蓝色,长约12毫米,旗瓣宽卵状三角形,龙骨瓣有长仅1/2毫米的喙。荚果长椭圆形,下垂,长1.5~1.7厘米,宽7~8毫米,膜质,密生黑色长柔毛。花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地或牧区山坡和草原中。分布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及云南西北部。

性味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甘淡,温。"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甘,温。"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肾、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排毒医疮,利尿消肿。治腹水,皮水,风疹,丹毒。"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退烧,镇痛,催吐,利尿。治溃疡病,胃痉挛,水肿;外用熬膏治创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黑萼棘豆

药材名称黑萼棘豆

拼音Hēi è Jí Dòu

英文名Herb of Blackcalyx Crazyweed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黑萼棘豆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tropis melanocalyx Bunge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黑萼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10-15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牧区山坡和草原中。

资源分布:分布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及云南西北部。

性味甘谈;温

归经肾;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排毒疗疮;利尿消肿;退烧镇痛。主溃疡病;胃痉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18g。外用:熬敷。

各家论述1.《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排毒医疮,利尿消肿。治腹水,皮水,风疹,丹毒。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退烧,镇痛,催吐。治溃疡病,胃痉挛,水肿;用熬膏治创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杜松实

    药材名称杜松实拼音Dù Sōnɡ Shí别名杜松子(《宁夏中草药手册》)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柏科植物杜松的果实。10月果实成熟时打下,阴干。原形态杜松,又名:崩松、棒儿松、刺

  • 蒲种壳

    《中药大辞典》:蒲种壳药材名称蒲种壳拼音Pú Zhǒnɡ Ké别名地蒲壳、扁蒲壳(《苏州本产药材》)。出处《药材资料汇编》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瓠子老熟的干燥果皮。立秋至白露间,采取老热

  • 蒸饼

    药材名称蒸饼拼音Zhēnɡ Bǐnɡ别名馒头饼(《肘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小麦面和以酵糟的加工制成品。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太阴、

  • 羊外肾

    《中药大辞典》:羊外肾药材名称羊外肾拼音Yánɡ Wài Shèn别名羊石子(《本事方》),羊肾(《四川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睾丸。宰羊时,割

  • 牡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牡蒿药材名称牡蒿拼音Mǔ Hāo别名齐头蒿、野塘蒿、土柴胡[湖南、广东]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牡蒿Artemis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入药。未开花前采收,夏季晒干。性

  • 鸡蛋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蛋果药材名称鸡蛋果来源西番莲科鸡蛋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东、福建、台湾。化学成分果汁含有机酸、枸橼酸93~96%及苹果酸4~

  • 使君子根

    《中药大辞典》:使君子根药材名称使君子根拼音Shǐ Jūn Zǐ Gēn别名史君根(《分类草药性》)。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使君子"条

  • 蕲蛇

    药材名称蕲蛇英文名AGKISTRODON别名大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百步蛇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

  • 大伸筋

    药材名称大伸筋拼音Dà Shēn Jī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小花五味子的根。秋季采挖,切片晒干或鲜用。原形态蔓生或缠绕性藤本。茎长达3米,具皮孔;枝赤红,无毛。叶互生,椭圆形或

  • 绿豆芽

    《中药大辞典》:绿豆芽药材名称绿豆芽拼音Lǜ Dòu Yá别名豆芽菜(《本草汇言》)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性味甘,寒。①《纲目》:"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