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飞天蜈蚣

飞天蜈蚣

药材名称飞天蜈蚣

拼音Fēi Tiān Wú Gōnɡ

别名蜈蚣草、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落地蜈蚣、百足草(《陆川本草》),铁斑鸠、巴岩姜(《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细叶藤桔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藤本。茎借气根攀援于石上或树上,枝条直立,节上生根。叶2列,互生;长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3~1.7厘米,先端长尖,在叶顶部1/4处有结节,全缘;革质;叶柄扩大抱茎。肉穗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柄长7~12厘米;下有叶状苞片3~5枚,长5厘米,宽1厘米;佛焰苞小,外反,长约3厘米;花两性;花被6裂;雄蕊6;子房3室。浆果红色。

生境分部生于深山石壁、古树、墙壁等阴湿地带。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部。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辛,温。"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眼生翳膜。

①《陆川本草》:"消肿,止痛。治跌打,疮痈。"

②《贵州民间药》:"接骨,止痛。治痨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痨伤或跌损疼痛:铁斑鸠五钱。泡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骨折:铁斑鸠捣烂,用酒炒热,包扎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眼上(翳)膜:飞天蜈蚣、钱凿草等分。双料酒少许共捣烂,用白布袋盛药,放于病眼周围,日十余次。(《陆川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碎米蕨

    药材名称碎米蕨拼音Suì Mǐ Jué别名毛轴碎米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碎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losoria mysuriensis(Wall.)Ching et Shin

  • 野黄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黄麻药材名称野黄麻拼音Yě Huánɡ Má别名甜麻、针筒草来源椴树科黄麻属植物假黄麻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以全草入药。性味苦

  • 甘肃土当归

    药材名称甘肃土当归拼音Gān Sù Tǔ Dānɡ Guī别名九眼独活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甘肃土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kansuensis Hoo采收和储藏:春、秋两季采挖

  • 茶油

    《中国药典》:茶油药材名称茶油拼音Chá Yóu来源本品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或小叶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ms.的

  • 小凤尾草

    药材名称小凤尾草拼音Xiǎo Fènɡ Wěi Cǎo别名地柏枝、小叶鸡尾草、大肥草、一柱香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北京铁角蕨的全株。四月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

  • 铜苋菜

    药材名称铜苋菜拼音Tónɡ Xiàn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金银莲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ymphoides indica (L.)O.Kuntze[Menyanthes indic

  • 乌头附子尖

    《中药大辞典》:乌头附子尖药材名称乌头附子尖拼音Wū Tóu Fù Zǐ Jiān别名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出处《纲目》

  • 小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小过江龙药材名称小过江龙拼音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小过山龙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

  • 松木皮

    《中药大辞典》:松木皮药材名称松木皮拼音Sōnɡ Mù Pí别名赤松皮(《千金方》),赤龙鳞(《永类钤方》),赤龙皮(《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

  • 刺瓜

    药材名称刺瓜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