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青海防风

青海防风

药材名称青海防风

拼音Qīnɡ Hǎi Fánɡ Fēnɡ

别名防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carui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沙,稍晾,置沸水中烫后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得。

原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根圆柱形,肉质,长10-25cm,径5-10mm。茎上部分枝。其生叶及茎下部叶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略短于叶片,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片轮廓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3cm,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mm,宽约1-3cm,具宽叶鞘,边缘膜质,白色或粉红色。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花梗长5-8cm;无总苞片,稀1-3,线形;伞辐5-10,长1-4cm;无小总苞片,偶有1-3,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5-15,花杂性,无萼齿,花瓣白色,或带淡红色;花柱长约为花柱基的2倍。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2-2.5mm,成熟后黄褐色,果棱明显,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5-8月。

性状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或纵剖成条形,略弯曲或呈扭曲状,单一,罕见分歧者。长约10-40cm,直径0.2-1.5cm。顶端根头部宽大,有明显的凹陷茎基痕。表面稍粗糙,有纵皱纹或沟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层呈土黄色,木质部呈鲜明的黄色。气弱,味微甘而略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易脱落,剩余为3-6列细胞组成,多呈切向延长,皮层窄。韧皮部宽广,散布有众多分泌道。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射线宽窄不一。根茎中央有髓,髓部薄壁细胞较大,略呈类长圆形。

粉末特征:类白色。

1.分泌道中含有树脂样分泌物。

2.木栓细胞类长方形,壁增厚。

3.导管多为网纹或环纹。

4.纤维长梭形,壁薄有纹孔。

5.含草酸钙柱晶、方晶及不规则结晶。

鉴别取本品粗粉以氯仿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用氯仿稀释至10mg/ml,在285nm、242nm有最大吸收。

性味味辛;微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破伤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注意体虚多汗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圆盖阴石蕨

    药材名称半圆盖阴石蕨拼音Bàn Yuán Gài Yīn Shí Jué英文名Broadscale Humat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莎木面

    药材名称莎木面拼音Shā Mù Miàn别名莎而(《海药本草》),沙孤米(《东西洋考》),西国米(《通雅》)。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西谷椰子的木髓部提出的淀粉。原形态西谷

  • 金丝木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木通药材名称金丝木通拼音Jīn Sī Mù Tōnɡ别名山棉花、风藤草来源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金毛铁线莲Clematis chrysocoma Franch.,以根、

  • 鸡肝

    《中药大辞典》:鸡肝药材名称鸡肝拼音Jī Gān出处《别录》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5克,蛋白质18.2克,脂肪3.4克,碳水化物2克,灰分1.4克,钙21毫克,磷260

  • 土红苓

    药材名称土红苓拼音Tǔ Hónɡ Lí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台湾秋海棠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taiwaniana Hayata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茎,除去茎叶

  • 万年蒿

    药材名称万年蒿别名白莲蒿来源菊科蒿属植物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阴干用。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用于肝炎,阑尾炎,小儿惊风,

  • 山橘叶

    《中药大辞典》:山橘叶药材名称山橘叶拼音Shān Jú Yè别名金豆叶(《广东中药》)。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橘的叶。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山橘(《本草求原》),又名:

  • 鱵鱼

    《中药大辞典》:鱵鱼药材名称鱵鱼拼音Zhēn Yú别名箴鱼(《山海经》),铜哾鱼(《临海异物志》),姜公鱼(《纲目》),针工鱼(《医林纂要》),针鱼(《动物学大辞典》),单针鱼、针扎鱼(《黄

  • 白背青荚叶

    药材名称白背青荚叶拼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来源药材基源

  • 米露

    《中药大辞典》:米露药材名称米露拼音Mǐ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新米或稻谷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广和堂帖》:"和中纳食,清肺开胃。"②《纲目拾遗》:"大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