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野核桃仁

野核桃仁

《中药大辞典》:野核桃仁

药材名称野核桃仁

拼音Yě Hé Tɑo Rén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种仁。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积6~7天,待果皮霉烂后,擦去果皮,洗净,晒至半干,再击碎果核,拣取种仁,晒干。

原形态野核桃,又名:山核桃、野胡桃。

落叶乔木,高15~25米。小枝具褐色皮孔,并有腺毛及星状毛,髓部疏松成薄片状。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厘米;叶轴及叶柄具腺毛和星状毛;小叶9~17,无柄,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5厘米,宽3~7.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近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星状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密集为细长而下垂的葇荑花序,长20~30厘米,花被4,雄蕊10~14,无花丝,花药2室:雌花6~10,成穗状花序,长20~25厘米,花被4,花柱短,柱头2裂呈绒毛状。核果卵圆形,长3~4厘米,顶端尖,外果皮肉质,密被腺毛:核卵形,有6~8棱。花期4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或溪谷两旁。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种仁含油40~50%,蛋白质15~20%,糖类,维生素A、B、C等。树皮及外果皮含大量鞣质。

性味性温平,味甘。

功能主治种仁:功能补养气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咳嗽,下肢酸痛。油:为缓下剂,能驱除绦虫:外用治皮肤疥癣,冻疮,腋臭。

复方治腰痛:野核桃仁(炒熟)五至六两。捣烂冲酒服。(性味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核桃仁

药材名称野核桃仁

拼音Yě Hé Tɑo Rén

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挑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glans cathaycnsis Dode[J.draconis Dode]

采收和储藏: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积6-7d,待果皮霉烂后,擦去果皮,洗净,晒至半干,再击碎果核,拣取种仁,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2-25m。树皮灰褐色,线纵裂。小枝被腺毛及星状毛;顶芽裸露,密生黄褐色毛;髓部疏松,薄片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cm,小叶9-17枚,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硬纸质,长8-15cm,宽3-7.5cm,先端渐尖,基部斜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有星状毛和腺毛。花单生,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下垂,长9-25cm,生于枝端叶痕腋内,雄花有花被4,雄蕊10-14,无花丝,花药2室,药隔稍伸出;雌花序穗状,直立,长5-13cm,生于新枝顶端,有雌花5-10朵,花被4裂,贴生于子房子,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2裂呈绒毛状,暗红色。核果卵形,长3-6cm,顶端尖,外果皮肉质,密被腺毛;内果皮坚硬,骨质,有6-8条纵棱,棱脊之间有不规则的皱折。种子较小,常为向内延伸的骨质果皮所隔裂。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向阳山坡杂木林内或溪谷两旁土壤肥沃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种仁含油40-50%,蛋白质15-20% ,糖类,维生素A、B、C等。树皮及外果皮含大量鞣质。

药理作用抗尿石形成作用 采用草酰胺尿石模型证实,核桃仁具有减缓大鼠草酰胺结石增大作用。

性味甘;性温

归经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温肾助阳;润肤;通便。主燥咳无痰;虚喘;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皮肤干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50g,或捣碎嚼10-30g。或捣烂冲酒。外用:适量,捣烂,涂搽 。

复方治腰痛:野核桃仁(炒熟)五至六两。捣烂冲酒服。(性味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临床应用种仁:功能补养气血,润燥化疚,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宝盖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宝盖草药材名称宝盖草拼音Bǎo Gài Cǎo别名接骨草[昆明]、蜡烛扦草、莲台夏枯草、佛座草、灯笼草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 竹节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节蓼药材名称竹节蓼拼音Zhú Jié Liǎo别名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来源蓼科竹节蓼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

  • 斑茅花

    《中药大辞典》:斑茅花药材名称斑茅花拼音Bān Máo Huā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 水丁香

    药材名称水丁香拼音Shuǐ Dīnɡ Xiānɡ别名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中国药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间草药》),水苴仔、水黄麻(《闽南民间草药》),水杨柳(《四川中药志》),田蓼草、红麻草(

  • 黄山梅

    药材名称黄山梅别名少女花、铃钟三七来源虎耳草科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滋补强壮。主治疲劳过度,全身酸痛麻木。用

  • 西南小阴地蕨

    药材名称西南小阴地蕨拼音Xī Nán Xiǎo Yīn Dì Jué别名西南阴地蕨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薄叶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epteridium daucifoliu

  • 刺菱根

    药材名称刺菱根拼音Cì Línɡ Gē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中药大辞典》

  • 白头翁

    《中国药典》:白头翁药材名称白头翁拼音Bái Tóu Wēnɡ英文名RADIX PULSATILLAE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 圆叶茅膏菜

    药材名称圆叶茅膏菜拼音Yuán Yè Máo Gāo Cài英文名all-grass of Round-leaf Sundew, Round-leaved Sundew别名毛毡苔、捕虫草。出处始载于《

  • 东风橘根

    药材名称东风橘根拼音Dōnɡ Fēnɡ Jú Gēn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酒饼竻的根。原形态酒饼竻,又名:半天钓、假花椒、猪钓竻公、东风橘(《岭南采药录》),蚝壳刺、铜将军、蚌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