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藤杜仲

藤杜仲

《中药大辞典》:藤杜仲

药材名称藤杜仲

拼音Ténɡ Dù Zhònɡ

别名杜仲(《广西中兽医药植》),红杜仲(《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夹竹桃科植物杜仲杜仲。秋后采收。

原形态杜仲藤,又名:结衣藤、九牛藤白皮胶藤、小白皮藤、假杜仲

攀援藤本,长达数十米。枝直径可达20厘米以上,外皮白色;小枝嫩时被微毛。叶对生,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1厘米,宽2.5~5厘米,基部急尖或圆形,先端狭渐尖,全缘,侧脉5~6对;叶柄长1~1.5厘米。聚伞花序排成总状,紧密,长达9厘米,被柔毛:花小,红色;萼5深裂,基部的腺体少数或缺;冠瓣在未开放前向内弯曲,长达2毫米;雄蕊5,花丝极短,长0.5毫米,彼此粘合,环绕柱头;花盘圆形,子房由2个离生的心皮组成,先端具长柔毛。蓇葖果双生,角状,长5~8厘米。种子长2厘米,顶端有白色丝状种毛。花期3~5月。果期11月至次年1月。

生于丘林地、山地、山麓、山谷及溪边的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②毛杜仲藤,又名:鹤咀藤、香藤、鸡头藤。

攀援藤本,长达10余米。枝圆柱形,粗壮,有皮孔,幼枝被淡锈色柔毛。叶对生,卵状椭圆形,长2.5~7.5厘米,宽1.5~3.5厘米,基部近圆形,先端钝尖或短渐尖,全缘,略内卷,两面均被淡锈色柔毛,侧脉每边多至10条。聚伞花序近顶生,很少腋生,伞房状,长4~6厘米;花极小,萼近钟状,5裂,萼内的小鳞片5;花冠黄色,外有微毛,内面除基部均无毛;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箭头形;花盘浅5裂;子房由2个分离的心皮组成,具长疏毛。蓇葖果双生,或因不育而仅有1个,长6~7厘米。种子线状长圆形,长1~1.5厘米,暗黄色,有毛;种毛白色,丝状。花期3~5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谷疏林下或林缘,山间溪旁的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杜仲藤皮含生物碱、酚类、有机酸、糖类。

性味①《陆川本草》:"苦涩,微温。"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辛,平。"

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强筋骨,治腰痛。"

②《广西药植名录》:"宽筋活血,消肿,强壮补腰。治小儿麻痹,风湿骨痛,跌打驳骨,肚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藤杜仲

药材名称藤杜仲

拼音Ténɡ Dù Zhònɡ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Smallflower Parabarium

别名杜仲、红杜仲杜仲藤、结衣藤、九中藤、白皮胶藤、小白皮藤、假杜仲、毛杜仲藤、鹤咀藤、香藤、鸡头藤。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或毛杜仲藤的茎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barium micranthum (A. D C.) Pier., Parabarium huaitingii Chun et Tsiang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

原形态刺果卫矛藤状灌木,植株高3-7m。小枝近国柱形,密被细小瘤状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粗壮;叶片近革质,长圆状椭圆形、狭长圆形或稀为宽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8-13cm,宽3-6cm,先端渐尖至稍渐尖,边缘具疏浅锯齿,基部模形至宽楔形。

聚伞花序腋生或茎生,二至三回分枝,有花5至多朵,花黄绿色,直径约8mm,多为4数;雄蕊具明显花丝。蒴果圆球状,直径约1.2cm,棕褐而带红色,密生棕红色软刺。种子棕红色,有橙黄色假种皮。花期5-6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杜仲藤生于丘林地、山地、山麓、山谷及溪边的疏林中。

2.毛杜仲藤 生于山谷疏林下或林缘、山间溪旁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杜仲藤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2.毛杜仲藤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杜仲藤皮含生物碱、酚类、有机酸、糖类。

性味苦涩;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强筋健骨。主风湿骨痛;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强筋骨,治腰痛。

2.《广西药植名录》:宽筋活血,消肿,强壮补腰。治小儿麻痹,风湿骨痛,跌打驳骨,肚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肚菜

    药材名称羊肚菜别名羊肚菌、羊肚蘑、编笠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菜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于春、夏之交的雨后,产生在阔叶林中地上

  • 姊妹树

    药材名称姊妹树拼音Zǐ Mèi Shù别名戛刹拢(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姊妹树的树皮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直立乔木。树皮栓皮状。叶对生,2~3回羽状复叶,

  • 黄麻子

    《中药大辞典》:黄麻子药材名称黄麻子拼音Huánɡ Má Zi别名大麻子(汪连仕《采药书》)。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黄麻属甙A、长蒴黄麻甙、葡萄

  • 鸡肚肠草

    《中药大辞典》:鸡肚肠草药材名称鸡肚肠草拼音Jī Dù Chánɡ Cǎo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春、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

  • 豉汁

    药材名称豉汁拼音Chǐ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淡豆豉加入椒、姜、盐等的加工制成品。制法《纲目》:"用好豉三斗。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二遍。以白盐一斗捣和,

  • 苏黄耆

    药材名称苏黄耆拼音Sū Huánɡ Qí别名土黄芪、献干粮、狗干粮(《陕西中草药》)。出处《江苏植药志》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的根。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深

  • 宁油麻藤

    药材名称宁油麻藤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宁油麻藤Mucuna paohwashanica Tang et Wang,以根入药。多鲜用。性味甘、微苦,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痈肿

  • 糯米藤

    《中药大辞典》:糯米藤药材名称糯米藤拼音Nuò Mǐ Ténɡ别名捆仙绳(《天宝本草》),糯米菜(《峨嵋药植》),糯米草、米浆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生扯拢、筲箕藤(《民间常用草

  • 南烛

    药材名称南烛别名牛醉木、小米柴来源杜鹃花科南烛属植物南烛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以茎、叶及果入药。茎、叶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收,晒干。性味辛、微苦,温。有毒。功能

  • 石斑鱼

    药材名称石斑鱼拼音Shí Bān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鳍科动物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pinephelus fario(Thunberg)2.Epinephelus 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