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菜蓟

菜蓟

药材名称菜蓟

拼音Cài Jì

英文名Globe Artichoke

别名食托菜蓟、洋蓟、朝蓟

出处始载于《江苏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菜蓟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ra scolymus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菜蓟 多年生草本,高达2m。茎直立,粗壮,有条棱,上部分枝,全部茎枝被稠密的蛛丝状毛或毛变稀疏。叶大形,基生叶莲座状;下部茎叶全部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约1m,宽约50cm,二回羽状全裂,下部渐窄,有长柄;中部叶及上部茎叶渐小,无柄或沿茎稍下延,最上部及头状花序下部的叶长椭圆形或线形,长达5cm;全部叶的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稀疏的绒毛,二回裂片先端或叶先端无长硬针刺。头状花序极大,生分枝顶端;总苞片多层,硬革质,几无毛,中外层总苞片先端渐尖,但不成长硬针刺,内层总苞片先端有硬膜质的附片;小花紫红色,花冠长约4.5cm,细管部长约2.8cm,檐部长约1.7cm,花冠列片长约9mm。瘦果长椭圆形,4棱,先端截形;冠毛白色,多层,长约3.6cm,呈刚毛羽毛状,向先端渐细,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花期6-7月。

生境分部我国北京、陕西、江苏、广东常有栽培。原产地中海地区。

化学成分叶含洋蓟素(cynarin)[1],洋蓟三糖甙(cy-narotrioside)。后者第由木犀草素(luteolin)和2分子葡萄糖(glu-cose)及1分子鼠李糖(rhamnose)所构成的[2]。

还含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咖啡酸(caffeic acid)和奎宁酸(quinic acid)等[3]。

药理作用朝蓟素有利胆和保护肝脏作用,并有抗脂肪肝作用,叶子提取物能加速大鼠肝脏重量的增加。菜蓟苦素对Helazzq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朝蓟鲜叶提取浓缩制成冲剂用于肝炎、肝胆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病及过敏症;此外,叶去除蛋白质的水浸液,商品名 Anghirol。功效同菜蓟。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舒肝利胆;清泄湿热。主黄疸;胞胁胀痛;湿热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用于肝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茵陈

    《中国药典》:茵陈药材名称茵陈拼音Yīn Chén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

  • 窿缘小叶桉

    药材名称窿缘小叶桉拼音Lónɡ Yuán Xiǎo Yè ān别名露缘桉、风吹柳来源桃金娘科窿缘小叶桉Eucalyptus exsert F. V. Muell.,以叶入

  • 狗骨节

    《中药大辞典》:狗骨节药材名称狗骨节拼音Gǒu Gǔ Jié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西南冷水花的根。秋、冬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形态详"石筋草"条。性味味

  • 九节茶

    药材名称九节茶拼音Jiǔ Jié Chá别名草珊瑚(《汝南圃史》),观音茶(《生草药性备要》),接骨木《植物名实图考》),九节风(《分类草药性》),驳节茶(《岭南采药录》),嫩头子

  • 地杨梅

    《中药大辞典》:地杨梅药材名称地杨梅拼音Dì Yánɡ Méi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

  • 文蛤肉

    药材名称文蛤肉拼音Wén Há Ròu英文名Clam shell别名海蛤肉、蛤蜊肉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来源药材基源: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etrix meretrix L

  • 变豆菜

    药材名称变豆菜拼音Biàn Dòu Cài别名山芹菜、山芹、五指疳、鸭脚板、蓝布正出处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云:变豆菜生辉县荒野中,其苗叶初作地摊野生,叶似地牡丹极大,又锯齿尖,其后叶中分生茎叉,梢

  • 黄花绿绒蒿

    药材名称黄花绿绒蒿拼音Huánɡ Huā Lǜ Rónɡ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椭果绿绒蒿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nopsis chelidoniflia Bur.et Fran

  • 鹤肉

    《中药大辞典》:鹤肉药材名称鹤肉拼音Hè Ròu出处《医学入门》来源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肉。原形态丹顶鹤,又名:鹤(《诗经》),白鹤(《嘉佑本草》),仙鹤(《日用本草》),仙禽、胎禽

  • 蓬蘽

    《中药大辞典》:蓬蘽药材名称蓬蘽拼音Pénɡ Lěi别名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性味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