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苦芥

苦芥

药材名称苦芥

拼音Kǔ Jiè

别名青菜、苦菜、紫苦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苦芥的基生叶和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integrifolia(West.)O.E.Schulz[Sinapis integrifolia West.]

采收和储藏:叶秋季采收,种子5-6月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cm。主根粗壮,圆锥形,有多数须根。茎直立,多分枝,无毛或基部有细刚毛。基生叶多数,叶片宽倒卵形,长35-60cm,宽18-25cm,先端圆形,基部楔形而渐狭成柄,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牙齿和重锯齿,中脉扁平而宽;叶柄肉质肥厚,有小裂片;茎中部叶长圆形或倒宽披针形,无柄;茎上部叶宽线形,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均具粉霜。总状花序顶生,具花多数;要片4,边缘膜质,外侧2枚基部略呈囊状;花瓣4,鲜黄色,倒卵形,具脉纹,长8-10mm,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7-7.5mm,短雄蕊长6-6.5mm;雌蕊1,子房圆柱形,柱头头状。长角果圆柱形,长3-4cm,先端具喙。种子球形。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长于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及向阳的土地。

资源分布:我国台湾、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本种是云南傣族常用药。

化学成分嫩茎、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又含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消积。主高热;小便不利;积滞内停;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叶,煮食或捣汁饮;种子,煎汤3-10g。

注意滇南本草》:"不可多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奴柘刺

    《中药大辞典》:奴柘刺药材名称奴柘刺拼音Nú Zhè Cì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桑种植物小柘树的棘刺。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功能主治

  • 苹果

    《中药大辞典》:苹果药材名称苹果拼音Pínɡ Guǒ别名柰(《说文》),频婆(《广志》),柰子(《千金·食治》),平波(《饮膳正要》),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出处《滇南本

  • 紫草

    《中国药典》:紫草药材名称紫草拼音Zǐ Cǎo英文名RADIX ARNEBIAE/RADIX LITHOSPERMI别名硬紫草、软紫草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

  • 黄花夹竹桃叶

    药材名称黄花夹竹桃叶拼音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Yè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叶片。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 苏铁花

    药材名称苏铁花拼音Sū Tiě Huā别名凤尾蕉花、铁树花、梭罗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花(大孢子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as revoluta Thun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摘,鲜

  • 猪毛草

    药材名称猪毛草拼音Zhū Máo Cǎo别名善鸡尾草、小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

  • 鄂豆根

    药材名称鄂豆根别名山豆根、豆根、黄结来源豆科鄂豆根Euchresta tubulos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利咽喉。治腹痛,腹胀。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建兰根

    药材名称建兰根拼音Jiàn Lán Gēn别名土续断(《续古今考》),兰根(《五杂俎)),兰花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根。随时可采,鲜用。性味辛,

  • 山藤藤秧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藤藤秧药材名称山藤藤秧拼音Shān Ténɡ Ténɡ Yānɡ别名野葡萄、山葡萄来源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黑水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以

  • 鳞花草

    药材名称鳞花草别名牛膝琢、鳞衣草来源爵床科鳞花草Lepidagathis incurva D. Don[L. hyalina Nee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