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竹节蓼

竹节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节蓼

药材名称竹节蓼

拼音Zhú Jié Liǎo

别名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

来源蓼科竹节蓼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 (F. Muell.)Bail.,以茎、叶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及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鲜品1~2两。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竹节蓼

药材名称竹节蓼

拼音Zhú Jié Liǎo

别名百足草(《广州植物志》),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广西中药志》)。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竹节蓼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2米。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毫米,深绿色,具光泽,有显着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窄,先端锐尖。叶多生于新枝上,互生,菱状卵形,长4~20毫米,宽2~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羽状网脉,无柄。花小,两性,具纤细柄;苞片腆质,淡黄棕色;花被4~5深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淡绿色,后变红色;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短,3枚,杜头分叉。疫果三角形,包于红色内质的花被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甘酸,微寒。

①《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微寒,无毒。"

②《泉州本草》:"味酸微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心、肝、脾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②《泉州本草》:"入心、肝、肿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鲜竹节蓼二两,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竹节蓼二两,红乌桕木二两。咸苏木二两,假紫苏二两,千斤拔一两。以上五味捣烂,以三分之一冲酒服,三分之二浸醋外涂伤口周围。(《广西中药志》)

③治蜈蚣咬伤:竹节蓼捣烂,擦伤口周围。(《广西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竹节蓼

药材名称竹节蓼

拼音Zhú Jié Liǎo

别名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竹、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鸡爪蜈蚣蜈蚣草、扁竹、对节草、竹节山草、百脚山草、大本飞天蜈蚣、斑竹相似、寒忌竹、鹅江草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malocadium platycladum(F.Muell. Ex Hook.)L.H. Bailey[Coccoloba platyclada F.Muell.ex Hoo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取,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l-3m。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mm,深绿色,具光泽,有明显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叶互生,多生于新枝上;无柄;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宽,先端锐尖;叶片菱状卵形,长4-20mm,宽2-10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花小,两性,簇生于节上,具纤细柄;苞片膜质,淡黄棕色;花被5深裂,淡绿色,后变红;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比花被短;雌蕊1,花柱短,3枚,柱头分叉。瘦果三角形,平滑,包于肉质紫红色或淡紫色的花被内,呈浆果状。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栽于庭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资源分布:原产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

栽培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扦插或播种繁殖。春季4月进行。生长期间应施肥、浇水、修剪、设支架。冬季温室越冬,最低温度不得低于8℃。

性状性状鉴别 带叶茎校平滑无毛。枝扁平,宽7-12mm,节明显,节间长l-2cm,表面有细密平行条纹,浅绿色或褐绿色,质柔韧。叶片菱状卵形,长0.4-2cm,宽0.2-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柄极短;托叶鞘退化为一横线条纹。气微,味微涩。

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去瘀消肿。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15-30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甜瓜叶

    《中药大辞典》:甜瓜叶药材名称甜瓜叶拼音Tián Guā Yè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叶片,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甜瓜"条。功能主治①《食

  • 太白贝母

    《中药大辞典》:太白贝母药材名称太白贝母拼音Tài Bái Bèi Mǔ英文名Taipei Fritillary Bulb别名尖贝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

  • 西瓜子壳

    《中药大辞典》:西瓜子壳药材名称西瓜子壳拼音Xī Guā Zǐ Ké出处《本草撮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种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西瓜"条。功能主治《本草撮要》:&quo

  • 马缨杜鹃

    药材名称马缨杜鹃拼音Mǎ Yīnɡ Dù Juān别名马缨花、密筒花、红山茶来源杜鹃花科麻叶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以花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贵州。性味

  • 茄子根

    药材名称茄子根别名茄根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白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根。秋季挖根,除去须根及杂质,切片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咳,收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

  • 野扁豆

    《中药大辞典》:野扁豆药材名称野扁豆拼音Yě Biǎn Dòu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豆科植物毛野扁豆的全草或种子。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全体绿色带灰白色,各部有锈色腺点。茎稍呈棱状。3出

  • 藤商陆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商陆药材名称藤商陆拼音Ténɡ Shānɡ Lù别名野牵牛、野番薯、栅手、五爪金龙、山苦瓜、苦瓜头、百解薯来源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七爪龙Ipomoea digit

  • 鸡翎草

    《中药大辞典》:鸡翎草药材名称鸡翎草拼音Jī Línɡ Cǎo别名长肉芽草、狐尾藻棘豆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叶棘豆的全草。夏、秋采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

  • 鹿梨

    《中药大辞典》:鹿梨药材名称鹿梨拼音Lù Lí别名檖(《诗经》),赤罗(《毛诗传》),罗(《尔雅》),山梨、杨檖、鼠梨、赤萝(陆玑《诗疏》),树梨(《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

  • 岗梅叶

    《中药大辞典》:岗梅叶药材名称岗梅叶拼音Gǎnɡ Méi Yè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叶。随时可采。功能主治治感冒,跌打损伤,痈毒,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