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砖子苗

砖子苗

《中药大辞典》:砖子苗

药材名称砖子苗

拼音Zhuān Zǐ Miáo

别名玛玛机机(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莎草科植物密穗砖子苗全草。7~9月采收。

原形态粗壮、直立、秃净、多年生草本。秆疏丛生,高20~60厘米,锐三棱形,基部膨大。叶短于秆,线状披针形,宽0.3~0.5厘米,先端渐尖,下部常折合,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鞘褐色或红棕色。花序下具叶状苞片5~8片,绿色,稍海绵质,通常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具6~12个或更多的辐射枝,长短不等;穗状花序圆筒形或长圆形,具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平展或稍下垂,线状披针形,多数集合于小伞梗顶而成一放射状的圆头花序;鳞片膜质,淡黄色或绿白色。坚果狭长圆形或三棱形。抽穗期,夏、秋。

生境分部多生于田野、山坡草丛中。分布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性平,味苦辛。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宣肺解表。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砖子苗

药材名称砖子苗

拼音Zhuān Zǐ Miáo

英文名Sawgrass, Herb of Sawgrass

别名关子苗、三棱草、大香附子三角草、玛玛机机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砖子苗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iscus sumatrensis(Retz)T.Koyama[Kyllinga sumatrensis Retz.;Mariscus umbellatus Vahl;M.cyperoides(L.)Ur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砖子苗,一年生草本。根茎短,高15-50cm。秆疏丛生,锐三棱形,平滑,基部略膨大。叶与秆近等长,宽3-6mm,叶鞘红棕色。叶状苞片5-8,长于花序,斜展。长侧枝聚伞花简单,有6-12个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8cm,或有时短缩;小穗平展或稍下垂,长3-5mm,宽约0.7mm,常有1花,少有2花;鳞片膜质,长圆形,先端钝,长约3mm,边缘常内卷,淡黄绿色,背面有数脉仅3条明显;雄蕊3;花柱短,柱头3,细长。小坚果三棱状狭长圆形,长约2mm,黄褐色,表面有细点。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阳处、路旁、草地、溪边及松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及陕西、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止咳化痰;解郁调经。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皮肤瘙痒;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白二丸果

    药材名称红白二丸果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eonia sinensis A.DC.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

  • 五月霜

    《中药大辞典》:五月霜药材名称五月霜拼音Wǔ Yuè Shuānɡ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稀毛香青的全草。6月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10~13厘米,具腺毛或绒毛。有根茎。

  • 砧草

    药材名称砧草拼音Zhē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北方拉拉藤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ium boreale 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原形态北方拉拉藤,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

  • 芦子藤

    《中药大辞典》:芦子藤药材名称芦子藤拼音Lú Zǐ Ténɡ别名叶子兰、芦子兰(《云南中草药》),苎叶蒌、野胡椒(《广西药植名录》),大麻疙瘩(《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

  • 岗边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边菊药材名称岗边菊别名大风草来源菊科紫菀属植物琴叶紫菀Aster panduratus Nees ex Walp.[A. fordii Hem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 霸王七

    《中药大辞典》:霸王七药材名称霸王七拼音Bà Wánɡ Qī别名万年炦、炦七。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野风仙花的块根。9~12月间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牛角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角瓜药材名称牛角瓜别名哮喘树、羊浸树、断肠草来源萝藦科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 Dry. ex Ait. f.,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四川、

  • 树乌蝇羽

    药材名称树乌蝇羽别名牙脓草、乌蝇羽、紫灵树、石力、紫力来源大戟科树乌蝇羽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Spre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温、微涩,凉。功

  • 地沙

    《中药大辞典》:地沙药材名称地沙拼音Dì Shā别名米洋参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玉簪科植物三品一枝花的根茎及根。秋季采收。原形态三品一枝花,又名:蛆儿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20厘米。

  • 木大力王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大力王药材名称木大力王别名海南新樟来源樟科木大力王Neocinnamomum hainanianum Allen,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海南。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