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海桑

海桑

药材名称海桑

拼音Hǎi S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桑科植物海桑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neratia caseolaris(L.)Engl.[Rhi-zophora caseolaris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

原形态海桑,小乔木,高5-6m。全株无毛。具多数呼吸根。小枝通常下垂,有隆起的节,幼时具钝4棱,稀锐4棱或具狭翅。叶对生;叶柄长5-7mm;叶片厚革质,形状变异大,阔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钝尖或圆形,稀具尖头,基部渐狭而下延成楔形;侧脉每边8-12条,纤细,不明显。花单生枝顶,径约5cm;花梗短而粗壮;花萼筒平滑无棱,浅杯状,果期碟形,裂片平展,通常6片,裂片比萼筒长,内面绿色或黄白色;花瓣6,条状披针形,暗红色,长1.8-2cm,宽0.25-0.3cm;雄蕊极多数,花丝粉红色或上部白色,下部红色,长2.5-3cm,花药肾形;花柱长3-3.5cm,柱头头状。果实成熟时直径4-5cm。花期冬季,果期春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边泥滩上的红树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皱缩,直径2-3cm,顶端有残存的花柱,基部有宿萼及小果柄,窠萼6裂,裂片长三角形成浅碟状,淡棕绿色,厚革质。气微香,味酸甜。

化学成分叶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linole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少量油酸(ole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甾醇成分主要为谷甾醇(sitosterol)和豆甾醇(stiginasterol),烃类主要为角鲨烯(squalene)。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主扭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李树叶

    《中药大辞典》:李树叶药材名称李树叶拼音Lǐ Shù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叶。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②《纲目》:"

  • 紫茎棱子芹

    药材名称紫茎棱子芹来源伞形科紫茎棱子芹Pleurospermum hookeri C. B. Clark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瘀滞腹痛。用法用

  • 刺萆薢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萆薢药材名称刺萆薢拼音Cì Bì Xiè别名大菝葜、红萆薢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 Ex Kunth,以根状茎

  • 野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葱药材名称野葱拼音Yě Cōnɡ别名太白韭来源百合科野葱Allium prattii C. H. Wrig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河南、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辛,温

  • 滴水珠

    《全国中草药汇编》:滴水珠药材名称滴水珠拼音Dī Shuǐ Zhū别名一滴珠、一粒珠、石半夏、水半夏、制蛇子、独叶一枝花、心叶半夏、石蜘蛛、石里开、独龙珠、蛇珠、岩芋来源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滴水珠Pin

  • 蝙蝠草

    药材名称蝙蝠草拼音Biān Fú Cǎo别名蝴蝶草、飞锡草、月见罗藟草来源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Bahn. f. [Lourea vespe

  • 蜜蜂子

    《中药大辞典》:蜜蜂子药材名称蜜蜂子拼音Mì Fēnɡ Zǐ别名蜂子(《本经》)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的幼虫。性味甘,平。①《本经》:"味甘,平。"

  • 鱼虱子

    《中药大辞典》:鱼虱子药材名称鱼虱子拼音Yú Shī Zi别名鱼鳖、鱼寄生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的全体。捕得有鱼虱子寄生的鱼后,自鱼胸鳍的白色囊中取出,炕干或晒干。原

  • 竹叶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参药材名称竹叶参拼音Zhú Yè Shēn别名黄竹参来源鸭跖草科紫背鹿衔草Murdannia divergens (C. B. Clarke)Bruckn.

  • 豹皮樟

    药材名称豹皮樟拼音Bào Pí Zhānɡ英文名Chinese Litse别名扬子木姜子、剥皮枫、花壳柴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