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岩茴香

岩茴香

药材名称岩茴香

拼音Yán Huí Xiānɡ

英文名Ligusticum

别名细叶藁本桂花三七、柏子三七

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石茴香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icum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Hiroe et Constance[Seseli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Tilingia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Kitag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颈粗短,根圆锥形,常分叉。茎较细羽,上部分枝,基部被有残留叶鞘纤维。基生叶叶柄长6-7cm,基部略膨大成鞘;叶片轮廓卵形,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5-15mm,宽0.5-1mm;茎上部叶与基生叶同形,无柄,裂片数减少,顶部叶常简化成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2-4cm,总苞片2-7,线状披针形,常早落;伞辐5-10,长1-1.5cm;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长5-7mm;萼齿显着,钻形;花瓣白色,长卵形至卵形,基部具爪;花柱基圆锥形,花柱向下反曲。分生果卵状长圆形,长3-4mm,宽1-2mm,主棱突出,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500m的河岸湿地、石砾荒原及岩石缝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吉林、辽宁、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粗大。表面棕褐色,顶端有残卵茎痕,有多数支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形成层环。气郁香,味微苦而辛。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疏风发表;行气止痛;活血调经。主伤风感冒;头痛;胸痛;脘胀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崩漏;跌打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粉。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伤风感冒及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花

    《中药大辞典》:麻花药材名称麻花拼音Má Huā别名乌麻花(《千金方》)。出处《别录》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雄株花枝。化学成分雌花花穗分泌的树脂含大麻酚、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等麻醉性物质,其中

  • 鸢翅骨

    《中药大辞典》:鸢翅骨药材名称鸢翅骨拼音Yuān Chì Gǔ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翅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小儿齁咳累,鸢翅骨,刮灰兑

  • 茉莉花

    《中药大辞典》:茉莉花药材名称茉莉花拼音Mò Lì Huā别名小南强(《清异录》),柰花(《丹铅杂录》),鬘华(《群芳谱》),木梨花(《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犀科

  • 菱叶山蚂蝗

    《中药大辞典》:菱叶山蚂蝗药材名称菱叶山蚂蝗拼音Línɡ Yè Shān Mǎ Huánɡ别名小粘子草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圆菱叶山蚂蝗的根、叶。夏、秋采收。原形

  • 苦荞麦

    药材名称苦荞麦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来源蓼科荞麦属植物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利

  • 地血香果

    《中药大辞典》:地血香果药材名称地血香果拼音Dì Xuè Xiānɡ Guǒ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果实。夏、秋采收。功能主治强心补肾,止咳祛痰。治肾

  • 草地早熟禾

    药材名称草地早熟禾拼音Cǎo Dì Zǎo Shú Hé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草地早熟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a pratensi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控取根茎,去须根及泥土,鲜用

  • 红芪

    《中国药典》:红芪药材名称红芪拼音Hónɡ Qí英文名RADIX HEDYSARI别名岩黄芪、黑芪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 功劳叶

    药材名称功劳叶拼音Gōnɡ Láo Yè别名枸骨叶、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十大功劳叶、老虎刺、狗古艻、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老鼠怕出处本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功劳叶为十

  • 庐山瓦韦

    药材名称庐山瓦韦拼音Lú Shān Wǎ Wéi别名七星草、骨牌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lewisii(Bak.)Ching[Poly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