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石仙桃

小石仙桃

药材名称小石仙桃

拼音Xiǎo Shí Xiān Táo

别名对叶草、双叶岩珠、岩珠、双叶石枣珠兰岩豆、山枣、小叶石橄榄、水橄榄柳仔、果上叶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对叶草,生云南山石上。根如麦门冬,累缀成簇,下有短须甚硬。根上生叶如指甲,双双对生;冬开小白花四瓣;作穗长二三分。与瓜子金相类而花异,性亦应同石斛。”根据描述和附图,应是石仙桃属植物,更接近于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细叶石仙桃的全草或假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lidota cantonensis Rolf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细叶石仙桃,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壮,被鳞片;假鳞茎疏生于根茎上,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肉质,幼时被鳞片,长1-2cm,顶生2叶。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革质,长4-8cm,宽5-12m,基部渐狭成短柄。花葶从被鳞片包着的幼小假鳞茎顶端伸出;总状花序有花10多朵,排成2列;小苞片早落。花小,白色或淡黄色;萼片椭圆状长圆形,舟状,分离,近等大,长3-4mm;花瓣卵形;唇瓣近圆形,舟状。蒴果倒卵形,长约1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附生于海拔200-700m的山坡林中树上或溪边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直径1.5-8mm,表面有干枯的膜质鳞叶,下侧有须状细根,上侧节处有数个长卵形假鳞茎,假鳞茎长0.8-2cm,直径0.4-0.9cm,顶端有叶2枚,长1-8cm,宽4-12mm,黄绿或绿色,具数条平行脉。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细胞壁稍增厚。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较小,棱角锐尖。叶脉维管束外韧型,其外方有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有的含硅质块。

性味味苦;微酸;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润肺;解毒。主高热;头晕;头痛;肺热咳嗽;咳血;急性胃肠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盐麸木花

    《中药大辞典》:盐麸木花药材名称盐麸木花拼音Yán Fū Mù Huā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种植物盐肤木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鼻疳

  • 野甘草

    《中药大辞典》:野甘草药材名称野甘草拼音Yě Gān Cǎo别名香仪、珠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广西中药志》),四时茶(《闽南民间草药》),冰糖草(《广东中药》Ⅱ),通花草

  • 丢了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丢了棒药材名称丢了棒拼音Diū Le Bànɡ别名刁了棒、咸鱼头、追风棍、大叶大青来源大戟科白桐树属植物白桐树Claoxylon polot (Burm.) Merr.[

  • 野苜蓿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苜蓿药材名称野苜蓿别名蛇蜕草来源豆科野苜蓿Melilotus indicus (L.) 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山西、湖北、贵州。性味甘

  • 飞龙掌血叶

    《中药大辞典》:飞龙掌血叶药材名称飞龙掌血叶拼音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出处《贵州民药物》来源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

  • 铁马鞭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马鞭药材名称铁马鞭拼音Tiě Mǎ Biān别名野花生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铁马鞭Lespedeza pilosa (Thunb.)Sieb. et Zucc.,以根及全株入药。夏

  • 代代花枳壳

    药材名称代代花枳壳拼音Dài Dài Huā Zhǐ Ké英文名Bitter Orange Fruit别名代代、代代圆、苏枳壳。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代代花Citrus aur

  • 密脉鹅掌柴

    药材名称密脉鹅掌柴拼音Mì Mài é Zhǎnɡ Chái别名七叶莲、五加风、木克买、五加皮、龙爪树、汉桃叶、万年青、五爪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密脉鹅掌柴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ff

  • 毛木耳

    药材名称毛木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 Sacc.,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的雨后,产生在山林及庭园中的各种阔叶树的腐木

  • 水慈姑

    药材名称水慈姑拼音Shuǐ Cí Gū别名剪刀草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泽泻科植物长叶泽泻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纤细白嫩,多透明横纹,中空,无地下球茎。数叶从根部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