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天泡子

天泡子

《中药大辞典》:天泡子

药材名称天泡子

拼音Tiān Pào Zǐ

别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小酸浆(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茄科植物黄姑娘全草果实。6~7月,采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圆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叶基不等,全缘或波状,或具有不规则的缺刻,上面绿色,近于无毛,下面毛较多;叶柄长1~4厘米,有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5毫米;萼钟形,绿色,膜质,5裂,有硬毛,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直径约1.5厘米,包围在果实的外面,具有突出的5棱;花冠钟形,5裂,淡黄绿色,长约8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块;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花药长圆形;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呈不明显的2裂。浆果圆珠形,黄色,直径约1厘米;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田野、土坎及坡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渗湿,杀虫.治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疮。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疮。"

②《天宝本草》:"治小儿臌胀,疳疾。"

③《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疮及皮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复方①治黄疸: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全草1斤制成500毫升糖浆。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治疗60例,显效3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临床观察对咳、痰、喘均有较好疗效,始效时间隙1例为20天外,其余均在3~6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适、头昏、头疼、失眠等副作用,1~5天后自行消失。曾有1例于2天内服药达1.5斤(生药),亦未出现中毒和不良反应。但对溃疡病患者应慎用。

②治疗黄疸

取全草2株煎取浓汁加糖适量为一日量,分2~3次服,有的服10~15次即退黄

③治疗颈淋巴结核

取鲜灯笼草头(干品亦可)3个,冬瓜碧2片,水1碗煮成半碗顿服(小儿酌减),治疗100多例,有的服药4~10次,有的服药2月,均有一定疗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天泡子

药材名称天泡子

拼音Tiān Pào Zǐ

英文名Herb or fruit of Little Groundcherry

别名沙灯笼、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灯笼泡、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天泡果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小酸浆的全草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 minima L.[P.paruiflora R.Br.]

采收和储藏:6-7月,采集果实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70cm。根细瘦。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短柔毛或近光滑。单叶生;叶柄细羽,长1-1.5cm;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部斜楔形,全缘而波状或有少数粗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5mm,被短柔毛;花萼钟状,绿色,外被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包围在果实外面,具突出5棱;花冠钟形,黄色,5浅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黄白色,长约1mm;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浆果球形,黄色,直径约6mm。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土坎及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及去云南。

性状以全草幼嫩、色黄白,带果宿萼多者为佳。

化学成分全草含酸浆苦味素(physalin)A、B、C[1]D、[2]、X[3],二氢酸浆苦味素B(dihydrophysalin B),5β,6β-环氧酸浆苦味素B(5β,6β-epoxyphysalin B)即酸浆苦味素F[1],6,7-二氢-6-羟基去氢酸浆苦味素B(6,7-dihydro-6-hydroxydehydrophysaline B)[1,4],魏察小酸浆素(withaminimin)[5],酸浆双古豆碱(phy-grine)[6]。果期全草还含黄酮类成分:5-甲氧基-6,7-亚甲二氢基黄酮(5-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e),5,6,7-三甲氧基黄酮(5,6,7-trimethoxyflavone)[7]。

叶中含5β,6β-环氧酸浆苦味素B,魏察酸浆苦素(with a-physalin)A、B[8]、C[9],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lalac-toside)[10],酸浆苦味素A、B、C,二羟基酸浆苦味素B(dihydroxy-physalin B)[11]。

种子含油40.0%,蛋白质17.9%。种子油中棕榈酸(palmitic aicd)占10.5%,硬脂酸(stearic acid)占8.6%,油酸(oleic acid)占17.3%,亚油酸(linoleic acid)占61.4%,还含少量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等[12]。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 天泡子水提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最大剂量的作用可与保泰松相比[1]。

2.抗癌作用 浆果的生物总碱在体外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DNA合成有显着抑制作用,对自射正常髓造血细胞亦有抑制作用[2]。

3.致流产作用 从天泡子分离出的酸浆苦味素X100mg/kg注射,可使动物流产率高于75%。该化合物大鼠口服的LD50为2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g/kg[3]。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被动痰止咳;软坚散结。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疹;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疮。

2.《天宝本草》:治小儿膨胀,疳疾。

3.《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疮及皮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荜茇

    《中国药典》:荜茇药材名称荜茇拼音Bì Bá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别名荜拔、鼠尾来源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

  • 云南金莲花

    药材名称云南金莲花拼音Yún Nán Jīn Lián Huā别名鸡爪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金莲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ollius yuinnanensis(Franch.)Ul

  • 水鳖蕨

    药材名称水鳖蕨拼音Shuǐ Biē Jué别名水别蕨、水客妈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水鳖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ephropieris delavayi(Franch.)Micke

  • 青蛙

    《中药大辞典》:青蛙药材名称青蛙拼音Qīnɡ Wā别名蛙鱼(《汉书》),蛙、长股(《别录》),田鸡、青鸡,坐鱼、蛤鱼(《纲目》)。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蛙科动物黑斑蛙或金线蛙等的全体。原形态①黑斑蛙

  • 海门冬

    药材名称海门冬拼音Hǎi Mén Dōnɡ英文名Toxiform Asparagus别名海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柏桉藻科植物海门冬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op

  • 草灵脂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灵脂药材名称草灵脂拼音Cǎo Línɡ Zhī别名西藏鼠兔粪、岩兔粪、岩鼠粪来源兔目鼠兔科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 (Milne-Edwards),以

  • 杭州荠薴

    药材名称杭州荠薴拼音Hánɡ Zhōu Qí Nínɡ英文名Hangchow Mosl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杭州荠薴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la hangch

  • 《中药大辞典》:鸽药材名称鸽拼音Gē别名鹁鸽(《食疗本草》),飞奴(《开元天宝遗事》)。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鸠鸽科动物原鸽、家鸽或岩鸽的肉或全体。原形态①原鸽,又名:野鸽(《本草图经》)。体长约30

  • 剑花

    药材名称剑花拼音Jiàn Huā别名量天尺花、霸王花(《岭南采药录》),昙花(《广州植物志》),七星剑花、龙骨花(《广东中药》Ⅱ),霸王鞭(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东中药》来源

  • 琉璃枝

    药材名称琉璃枝拼音Liú Lí Zhī别名挠胡子、鼠李子、黑格令、臭李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小叶鼠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parvifolia Bunge[R.pol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