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叶上珠

叶上珠

《中药大辞典》:叶上珠

药材名称叶上珠

拼音Yè Shànɡ Zhū

别名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藏青荚叶中华青荚叶果实。夏季或初秋叶片未枯黄前,将果实连叶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①青荚叶(《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绿叶托红珠。

落叶灌木,高1~3米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叶互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椭圆形,长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基部上方边缘具细齿,齿端具细尖,近基部处有刺毛状芽齿,两面均平滑无毛,光绿色;叶柄长1~2.5厘米,有时具针形分枝的小托叶,边缘具睫毛。花雌雄异株,绿白色,雌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上面中脉的近中央处;雄花10~12朵形成密聚伞花序;花瓣3~5,三角状卵形;雄花具雄蕊3~5;雌花子房下位,花柱3~5裂。核果近球形,黑色,具3~5棱。花期4~5月。果熟期8月。

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下。分布陕西、河南、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②西藏青荚叶,又名:西域青荚叶。

落叶灌木,高达2~3米。嫩枝黄褐色。叶互生,薄革质,倒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具有尖尾,基部楔形,边缘具刺状锯齿,基部全缘;托叶边缘具钝齿。花雌雄异株,雄花成密聚伞花序,着生于叶上面的中脉上,近叶基部,或生于嫩枝上,雌花1~3朵簇生于叶上面中脉上,花瓣4,三角状卵形,浅紫色,雄花具雄蕊4;雌花子房下位,核果红色,具5梭。花期4~5月。果期6月。

多生于海拔1200~2400米的半阴斜坡或山地阴湿的林下。分布西藏、云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③中华青荚叶

落叶灌木,高1~3米,嫩枝紫绿色。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5厘米,宽9~20毫米,先端尾状,边缘除基部外均有稀疏锯齿,齿尖锐。花雌雄异株;雄花成聚伞花序,由嫩枝或叶上面中部生出,花梗长2~10(偶至25)毫米,花瓣3~5片,卵形,雄蕊3~5;雌花无梗,生叶面中部,子房下位,柱头3~5裂。核果黑色。

生于海拔1200~2300米的密林中潮湿处。分布甘肃、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

以上植物的根(叶上珠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苦辛,平。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贵州药植调查》:"辛微苦,平。"

③《贵州草药》:"性平,味辛微甘。"

功能主治治痢疾,便血,痈疖疮肿,烫伤。

①《峨嵋药植》:"清火。"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补虚弱。"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除湿。治痢疾,粪后血及落胎。"

④《贵州药植调查》:"调虚损,止咳。"

⑤《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汤火伤,疮疖痈肿,无名肿毒,刀伤,蛇咬伤,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痢疾;叶上珠、马齿苋、肥猪苗薤白。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大便后出血:叶上珠、白芨、柿饼、三月蕉根、黄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叶上花、紫花地丁马齿苋各一把,蜈蚣一条。共捣烂外敷,每日换药一次。(《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叶上珠

药材名称叶上珠

拼音Yè Shànɡ Zhū

英文名Leaf and fruit of Chinese Helwingia, Leaf and fruit of Himalayan Helwingia, Leaf and fruit of Japanese Helwingia

别名阴证药、大部参、叶上花、叶上果、大叶通草、转竺、小录果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域青荚叶或中华青荚叶的叶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 [Osyris japonica Thunb.; Helwingia ruscifolora Wissd.2.Helwingia himalaica Hollk.f.et Thoms. Ex Clarke [H. japonica (Thunb.)Dietr. Var. himalaica (Hook.f.et Thoms.) ranch.]3.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

采收和储藏:夏季或初秋叶片未枯黄前,将果实连叶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m。嫩枝绿以或紫绿色,叶痕显着。叶互生;叶柄长1-5cm;托叶线状分裂;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罕为卵状披针形,长3-13cm,宽1.5-9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有刺状齿。花雌雄异株;雄花约5-12朵形成密聚伞花序;雌花具梗,单生或2-3朵簇生地叶上面中脉的中部或近基部;花瓣3-5,三角状卵形;雄花具雄蕊3-5,生地花盘内侧;雌花子房修下位,3-5室,花柱3-5裂。核果近球形,成熟后黑色,具3-5棱。花期4-5月,果期8-9月。本种与青荚叶的区别为: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8cm,宽2.5-5cm,先端尾状渐尖;托叶常2-3裂,稀不裂。花期4-5月,果期8-10月。本种与前2种的区别为:叶革质或近于革质,稀纸质,叶柄长3-4cm;托叶纤细;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5cm,宽0.4-2cm,边缘具稀疏线状细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m以下的林中或林缘较阴湿处。生于海拔1700-3300m的林中或林缘。生于海拔1000-2000m的中山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及台湾等地。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⑴青荚叶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以疏松富含腐殖质土壤栽培为宜。

⑵西域青荚叶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怕强光和干旱。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定。

栽培技术 ⑴青荚叶用种子繁殖。8月果实曲红色变为黑色时采收。去掉果皮,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在第2年春季3月进行。条播,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6cm,把种子均匀播于沟内,覆细土2cm,浇水保湿。当苗高15-20cm,按行株距60cm×60cm开穴,每穴栽苗1株。

⑵西域青荚叶 用种子繁殖。叶上珠自然结果率很高,但种子发芽缓慢且不整齐。新鲜种子从播种到开始出苗30-40d,发芽时间延缓1个多月,夏季果产成熟时采收,晾干种子,忌烈日曝晒,否则易降低发芽率。撒播,用草木灰或细土盖过种子为度,播后浇水保湿。幼苗要注意强光和干旱的影响。当幼苗高达25-30cm即可定植。按行株距60cm×60cm开穴,每穴栽苗1株。

田间管理 ⑴青荚叶 定植后,幼苗期每年春、夏季叶耕除草后各施1次农家肥或化肥,秋、冬季落叶时施1次堆肥或草木灰。每次施肥后进行培土,冬季落叶后适当修剪侧枝。生长期如缺乏荫蔽条件时,应搭棚遮荫,一般荫蔽度要求在60%-70%。⑵西域青荚叶 每年中耕除草3-4次,病虫害防治 (1)青荚叶 介壳虫,为害嫩茎和叶片。

(2)西域青荚叶 褐斑病,使叶片上出现褐斑点。发现时,即可用1:1:15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

性状性状鉴别 ⑴青荚叶 叶片叶卵状或卵状椭圆形,长3-12cm,宽1.5-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表面主脉处,有的可见球形黑褐色的果实,具3-5棱;下表面主脉明显。质较脆。气微,味微涩。

⑵西域青荚叶 叶片呈长椭圆形,长5-17cm,宽2.5-5cm。先端尾状渐尖,主脉上有的可见红核果,表面具棱。叶片较厚。

⑶中华青荚叶 叶片呈长椭圆形,长4-15cm,宽0.4-2cm。先端尖尾状,边缘有疏锯齿,叶脉上有的可见黑褐色果产。叶片革质。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胃痛;简疾;便血;月经汪调;跌打瘀肿;骨折;痈疖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清火。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补虚弱。

3.《四川中药志》:清热除湿。治痢疾,粪后血及落胎。

4.《贵州药植调查》:调虚损,止咳。

5.《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汤火伤,疮疖痈肿,无名肿毒,刀伤,蛇咬伤,胃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荷叶蒂

    《中药大辞典》:荷叶蒂药材名称荷叶蒂拼音Hé Yè Dì别名荷鼻(《本草拾遗》),莲蒂(《岭南采药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基部。7~9月采取荷叶,将

  • 地梅子

    药材名称地梅子别名黄刺儿根、黄果悬钩子来源蔷薇科地梅子Rubus xanthocarpus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

  • 鹅毛

    《中药大辞典》:鹅毛药材名称鹅毛拼音é Máo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羽毛。化学成分羽毛是上皮的变形,与其他动物的羽毛、毛、爪等成分相似,主要为角蛋白。因经常用尾脂腺液涂布,

  • 大叶千里光

    药材名称大叶千里光别名松筋藤、滇南千里光来源菊科大叶千里光Senecio hoi Dunn,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辛、微苦,微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肌腱挛缩,小儿

  • 篱笆竹

    《全国中草药汇编》:篱笆竹药材名称篱笆竹别名类芦、石珍茅、飞竹叶、聊箭杆子、假芦来源禾本科篱笆竹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以嫩苗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以南,

  • 黄水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水藨叶药材名称黄水藨叶拼音Huánɡ Shuǐ Pāo Yè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泡刺藤的叶。原形态山泡刺藤,又名:光叶高梁泡、倒盘龙、黄水藤、小

  • 奶浆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奶浆果药材名称奶浆果拼音Nǎi Jiānɡ Guǒ别名异叶榕、大山枇杷、牛奶子、大斑鸠食子来源桑科奶浆果Ficus heteromorpha Hemsl.,以果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

  • 黑葡萄液汁

    《中药大辞典》:黑葡萄液汁药材名称黑葡萄液汁拼音Hēi Pú Tɑo Yè Zhī别名野葡萄出处《陕西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除冬季外均可采收,将幼枝切成小

  • 六月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六月瓜药材名称六月瓜别名野木瓜、使藤子来源木通科六月瓜Stauntonia cavalerieana Gagnep.,以根、藤、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调气补虚,

  • 随手香

    药材名称随手香别名洗手香、带手香、路边香、三柰香来源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随手香Acorus gramineus Soland. var. pusillus Engl., f. suaveolen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