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卜芥

卜芥

《中药大辞典》:卜芥

药材名称卜芥

拼音Bǔ Jiè

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尾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海芋根茎。全年均可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粗壮,肉质。茎高可达1米余。叶互生,阔卵形,长15~40厘米,宽10~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微凹,全缘,叶脉两面凸起,上面暗绿色,下面亮绿色;叶柄肉质,浓绿色,长30~90厘米,柄下部两侧扩展成鞘状。肉穗花序单生;花小形,黄白色,单性同株;佛焰苞肉质,长15~30厘米,管长5~10厘米,上部狭舟形,边包旋,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雄花在上部,雄蕊连合成六角形的单体;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浆果淡红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村旁、沟边。分布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四川等地亦有栽培。

化学成分含草酸钙和皂毒甙。

炮制刮净外表的毛和黑皮,切成丝条。每斤加食盐1.2~1.6两拌炒,炒至灰青色、水气干、折断面中间无白心时,去净盐屑即可。

性味《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味微苦,大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退热,消肿散结。治钩端螺旋体病,毒蛇咬伤,瘰疬,一切肿毒初起。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退热,消肿镇痛。治高热不退,毒蛇咬伤,肺结核,流感,肠伤寒,蜂窝织炎,无名肿毒,毒蜂螫伤。"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解毒,散结。治瘰疬,疖疮,一切毒疮初起。"

③《广西药植名录》:"根状茎:治慢性骨髓炎,钩端螺旋体病,汤火伤;叶:治毒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品1~2两,须炮制,宜煎2小时以上,以免中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①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用鲜卜芥块根半斤,去皮切片,加食盐少许炒干,加水1000毫升,煎成250毫升,为1天量,2次分服。或用卜芥干片加工制成浸膏片,每片相当于生药11克,成人每天9~12片,3次分服。儿童酌减,服至痊愈为止。治疗103例,治愈率93.20%。除对肺出血型疗效较差外,其他类型体温平均2.2天恢复正常。在治程中,仅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喉头发痒等副作用,如加适量食盐处理和延长煎药时间(2小时以上),可以大大减少毒性和副作用。

②治疗毒蛇咬伤

用卜芥块根去外皮,切片加少许食盐,共炒黄焙干,研成末,装入胶囊(每粒3分),或制成糖衣片(每片0.3克)。成人每日3次,每次3~4片或胶囊1粒。危重病人可半小时服1次,连服8次后改为每小时服1次。以后视病情逐渐延长给药时间,每隔2~4小时服1次,直至症状消失。小儿剂量酌减。治疗100例,其中溶血毒型21例,神经毒型4例,混合毒型75例。除1例因被银环蛇咬伤达9小时入院抢救无效外,其余99例痊愈。服药最短时间为3天,总量为10.8克;最长时间为34天,总量达145.8克。其中有4例溶血毒型症状严重,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卜芥对血液循环毒型、混合毒型及神经毒型的蛇咬伤均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五步蛇(聋婆蛇)、小眼镜蛇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疗效显著。在上述临床应用基础上,每次剂量曾提高为成人8片,小儿4片,未见毒性反应。

③预防稻田皮炎

用卜芥20斤捶烂,与石灰5斤混匀,加水浸过药面,3天后过滤去渣,在下田前用药液涂擦四肢浸水部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卜芥

药材名称卜芥

拼音Bǔ Jiè

英文名Hoodshaped Alocasia Rhizome, Common Alocasia Rhizome,Rhizome of Hoodshaped Alocasia

别名独脚莲、观音莲、广东万年青、山芋、老虎耳、小虫芋、虎耳芋、狼毒、尖尾凤、野山芋、假海芋、老虎芋、大麻芋、大附子、猪不拱、猪管豆、化骨丹、蛇芋、大虫芋、狗神芋、姑婆芋

出处出自《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ocasia cucullata(Lour.) Schott.[Arum cucullatum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取根茎,洗净,鲜用或切片哂干。

原形态尖尾芋,直立草本。地下茎粗壮,肉质;地上茎圆术形,粗3-6cm,黑褐色,具环形叶痕,通常由基部伸出许多短缩的芽条,发出新枝。叶互生;叶柄绿色,长25-30(-80)cm,由中部至基部强烈扩大成宽鞘;叶片膜质至亚革质,深绿色,宽卵状心形,长15-40cm,10-18cm,先端渐尖,基部微凹,全缘,叶脉两面凸起。花序柄圆柱形,稍粗壮,常单生,长20-30cm;佛焰苞近肉质,管部长圆状卵形,淡绿色至深绿色,长4-8cm,粗2.5-5cm,檐部狭舟状,边缘内卷,先关具狭长的凸尖,长5-10cm,宽3-5cm,外面上部淡黄色,下部淡绿色;肉花序比佛焰苞短,长约10cm;雄花序位于上部,雄花的雄蕊合生成六角形的单体,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序位于下部,雌花的雌蕊子房1室;附属器淡绿色、黄绿色,狭圆锥形,长约3.5cm。浆果淡红色,球形,直径6-8mm,通常有种子1颗。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溪谷湿地或田边,亦栽培于庭院或药圃。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用扦插繁殖:春季,选择健壮的根状茎,截成10-15cm长的段,每段具3-4节,按行株距45cm×30cm开穴,每穴下种1-2 段,上松细土,淋水保湿。田间管理,生长期间,每年中除草2-3次,结合中除草,施肥1-2次。

性状显微鉴定:粉末: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8-51vm,棱角较平截或稍尖。草酸钙针晶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28-97?m。环纹导管直径23-72?m。4、淀粉粒单粒长卵形、肾形或类圆形,直径4-17v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另可见木栓细胞、棕色块。

化学成分本品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焦粘酸(pyromuc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有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er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膊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另外,还含有草酸钙(calcium oxalate)和皂毒甙(sapotoxin)。

药理作用抗蛇毒作用 在注蛇毒前30min给小1次灌服卜芥水提醇沉液100g/kg,对眼镜蛇毒、眼镜王蛇毒和争环蛇毒的中毒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率分别为85.7%、80%和30%;但对五步蛇毒和蝮蛇中毒小无保护作用。产难还发现,氯化钠(NaC1)对眼镜蛇毒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说明盐炒炮制品用于蛇伤的传统经验有一定科学性。

鉴别海芋:薄层层析:本品先以石油醚冷浸,随后以甲醇冷浸,分别制备成供试液,另取B-谷甾醇和B-谷甾醇-D-葡萄糖甙,分别加石油醚和甲醇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取石油醚冷浸液和B-谷甾醇对照品溶液点于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检出B-谷甾醇;另取甲醇冷浸液和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开,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检出B-谷甾醇-D-葡萄糖甙。

炮制刮净外表的毛和黑皮,切成丝条。每斤加食盐1.2-1.5两拌炒,炒至灰青色、水气干、折断面中间无白心时,去净盐屑即可。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大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主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疮疡痛毒初起;瘰疬;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毒蛇蛟伤;毒峰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30-60g。需炮制,宜煎2h以上)。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生品有大毒,禁作内服。内服需经炮制且不可过量。外用宜慎,因本吕外敷有致泡作用。中毒症状: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茎液接触引起失明。误食茎或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灼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各家论述1.《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退热,消肿镇痛。治高热不退,毒蛇咬伤,肺结核,流感,肠伤寒,蜂窝织炎,无名肿毒,毒蜂螫伤。2.《四川常用中草药》:解毒,散结。治瘰疬,疖疮,一切毒疮初起。3.《广西药植名录》:根状茎:治慢性骨髓炎,钩端螺旋体病,汤火伤;叶:治毒疮。

临床应用1.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用鲜卜芥块根半斤,去皮切片,加食盐少许炒干,加水1000ml,煎成250ml,为1日量,2次分服,或用卜芥干片加工制成浸膏片,每片相当于生药11克,成人每天9-12,3次分服。儿童酌减,服至痊愈为止。治疗103例,治愈率93.20%。除对肺出血型疗效较差外,其他类型体温平均2.2日恢复正常。

2.治疗毒蛇咬伤 用卜芥块根去外皮,切片加少许食盐,共炒黄焙干,研成末,装入胶囊(每粒3分),或制成糖衣片(每片0.3克)。成人每日3次,每次3-4片或胶囊1粒。危重病人可半小时服1次,连服8次后改为每小时服1次。以后视病情逐渐延长给药时间,每隔2-4小时服1次,直至症状消失。小儿剂量酌减,治疗100例,其中溶血毒型21例,神经毒型4例,混合毒型75例。除1例因被银环蛇咬伤达9小时入院抢救无效外,其余99例痊愈。服药最短时间为3日,总量为10.8克;最长时间为34夭,总量达145.8克。其中有4例溶血毒型症状严重,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卜芥对血液循环毒型、混合毒型及神经毒型的蛇咬伤均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五步蛇(聋婆蛇)、小眼镜蛇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疗效显着。在上述临床应用基础上,每次剂量曾提高为成人8片,小儿4片,未见毒性反应。

3.预防稻田皮炎 用卜芥20斤捶烂,与石灰5斤混匀,加水浸过药面,3日后过滤去渣,在下田前用药液涂擦四肢浸水部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朝鲜一枝黄花

    药材名称朝鲜一枝黄花拼音Cháo Xiān Yì Zhī Huánɡ Huā别名朝鲜一枝蒿、一枝黄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钝苞一枝黄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idago pacifica

  • 杭州荠薴

    药材名称杭州荠薴拼音Hánɡ Zhōu Qí Nínɡ英文名Hangchow Mosl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杭州荠薴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la hangch

  • 青藤

    药材名称青藤拼音Qīnɡ Ténɡ别名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大青藤、岩见愁、排风藤、过山龙、羊雀木、鼓藤、豆荚藤、追骨风、爬地枫、毛防己、青防己、风龙、苦藤、黑防己、吹风散、追骨散、土藤。

  • 枫杨

    药材名称枫杨拼音Fēnɡ Yánɡ别名麻柳树、水麻柳、小鸡树、枫柳、蜈蚣柳、平杨柳来源胡桃科枫杨属植物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以枝及叶入药。夏秋采,晒干备用。

  • 复羽叶栾树

    药材名称复羽叶栾树拼音Fù Yǔ Yè Luán Shù别名花楸树、泡花树(《中国树木分类学》),灯笼花,马鞍树(《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无患子科

  • 苦绳

    药材名称苦绳别名奶浆藤、小木通、白浆藤、白浆草、通关散、中华假夜来香、中华南山藤、野泡通来源萝藦科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Wattakaka sinensis (Hemsl.

  • 无患树蔃

    《中药大辞典》:无患树蔃药材名称无患树蔃拼音Wú Huàn Shù Qiánɡ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无患子

  • 类梧桐

    药材名称类梧桐拼音Lèi Wú Tónɡ别名接骨树(《云南中草药选》),梅芍秒(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类梧桐的根皮或茎皮。茎皮春季采集,根皮秋后采集

  • 山驴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驴骨药材名称山驴骨拼音Shān Lǘ Gǔ别名山驴子骨、鬣羚、苏门羚来源偶蹄目牛科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ilneedwardsi David,以

  • 三分丹

    药材名称三分丹别名蛇花藤来源萝藦科三分丹Tylophora atrofolliculata Met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微辛,平。有毒。功能主治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