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两面刺

两面刺

药材名称两面刺

拼音Liǎnɡ Miàn Cì

别名白马刺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两面刺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chlorolepis Perak ex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连根采挖,切段晒干。

原形态两面刺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分枝,全部茎枝被稠密的多细胞长节毛及短糙毛兼被稀疏蛛丝毛,上部及接近头状花序下部的蛛丝毛稠密,绒毛状。中下部茎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羽状半裂、浅裂或几全裂,无柄或基部耳状扩大半抱茎;侧裂片5-8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上和向下的侧裂片渐小,全部侧裂片半椭圆形、半长椭圆形或卵形,通常作等磊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2全裂,而使整个叶片呈现二回羽状分裂状态,或侧裂片基部两侧各有1个三角状刺齿,有时基部侧裂片呈针刺状;全部叶末回侧裂片或侧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或刺齿先端急尖,有长5-7mm的针刺,裂片先端或齿缘有缘毛关短针刺,上部茎叶渐小,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质地坚硬,两面同色,绿色或黄绿色,两面有针刺,上面针刺稠密,长1-2mm,下面针刺稀疏,长不足1mm。头状花序下垂或下倾,总状或伞房花序式排列;总苞宽钟状,无毛或被稀疏蛛丝毛,直径3.5-4cm;总苞片7-8层,近等工向内层稍渐长,披针状钻形,长13-18mm,背面有刺毛,最内层长约2.3cm,先端膜质,渐尖;花红紫色,花冠长约2cm,不等5浅裂,细管部长约1cm。瘦果楔状披针形,淡黄色,长约4mm,宽约2mm,先端栽形;冠毛浅褐色,多层,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达2cm,先端纺锤状扩大。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及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呈纺锤形,簇生于根茎上,长约20cm,直径0.6-2cm。外皮黄色,略有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略呈粉质。气特异,味苦微甜。 以粗壮、无须根及芦头者为佳。

显微鉴别:与大蓟很近似,不同者:内皮层外侧的分泌腔较少,直径107-150μm。韧皮纤维成层排列,木化;木质部较发达。

化学成分根含5-羟甲基-2-呋喃甲醛(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5-甲氧基甲基-2-呋喃甲醛(5-meth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鸡脚刺醛(circisumaldehyde)和鸡脚刺甙(cirsiumoside)。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痢疾;胃痛;吐血;吃力血;月经过多;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果白刺

    药材名称小果白刺拼音Xiǎo Guǒ Bái Cì别名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酸胖、哈莫儿、卡蜜、旁白日布、哈日木格[蒙名]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

  • 紫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麻药材名称紫麻拼音Zǐ Má别名大麻叶、火水麻子、天青地白、野麻、大叶麻、大毛叶来源荨麻科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 (Thunb.)Miq. [O.

  • 通天草

    《中药大辞典》:通天草药材名称通天草拼音Tōnɡ Tiān Cǎo别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茎。7~8月间,将茎割下,晒

  • 狭叶蓬莱葛

    药材名称狭叶蓬莱葛拼音Xiá Yè Pénɡ Lái Gě别名黑老头、大种黑骨头、黑骨藤来源马钱科狭叶蓬莱葛Gardneria angustifolia Wal

  • 土田七

    《中药大辞典》:土田七药材名称土田七拼音Tǔ Tián Qī别名姜三七、竹叶三七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姜科植物土田七的块茎。秋、冬、春采挖根茎,洗净;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齿瓣石豆兰

    药材名称齿瓣石豆兰别名密珠来源兰科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psychoon Rchb. 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广东、西藏。性味甘、淡,寒。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清热消肿。治急性咽炎,

  • 鸭舌头

    《中药大辞典》:鸭舌头药材名称鸭舌头拼音Yā Shé Tou别名瓜皮草(《种子植物名称·补编》),鸭舌草、鸭舌子(《贵阳民间药草》),水充草(《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

  • 假蒟子

    药材名称假蒟子拼音Jiǎ Jǔ Zǐ别名假蒟果穗、钻骨风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umRoxb.的果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sarmentosum Ro

  • 雀脑

    《中药大辞典》:雀脑药材名称雀脑拼音Què Nǎo出处《别录》来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脑髓。性味《别录》:"平。"归经《滇南本草》:"入肾。"功能主治治

  • 黄花蒿子

    药材名称黄花蒿子拼音Huánɡ Huā Hāo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果实。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纲目》:"辛,凉,无毒。&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