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臀位产。李小有《胎产护生篇》:“产育三难,……有先露臀而曰坐生。”详坐臀生条。
病证名。指小儿颈细,头倾而无力的证候。多由先天精气不足,营养失调所致。明·万全《幼科发挥》:“颈者头之茎也,颈细则不能任元(元即头)”。宜配合填精益髓之剂治疗。
《疡医大全》卷七方。麻油二十四两,桃枝、柳枝、杏枝、桑枝、槐枝(上五枝俱切作寸许长)各二两,血余(洗净)、穿山甲一两五钱,象皮五钱,大栀子一百个,炒黄丹适量,硇砂、血竭、儿茶各二钱。先将麻油小火熬开,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南行方》3卷,已佚。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门为供给四方宾客及士族患病所需药品和食物而设立的机构。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分风病为三十六型,故名三十六风,包括疠风在内。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亦名血崩心痛、失血心痛。指妇女因血崩而出现心痛的病症。多因出血过多,心脾失养,或血瘀凝滞所致。症见血崩心痛较甚,血色浅淡如水,小腹喜按,治宜收敛止血,用乌贼骨炒为细末,
《内经》十二脉之一。迟而软的脉象。《诊家正眼》:“曰疏者,且迟且软也。”
又称眼弦、睑弦、胞弦、目纲、目唇、眼楞。即睑缘。包括目上弦、目下弦。外连眼睑,内连睑结膜。有睫毛附生其上,靠内眦处有泪小管的二个开口。目弦有保护眼球、防御异物入侵的作用。在脏腑的连系上,与脾胃有关。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力役人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与因虫食所致之黄胖病不同。证见黄胖而好食易饥,怠惰无力。治宜双砂丸、伐木丸加味。参见黄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