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马比木

马比木

《中药大辞典》:马比木

药材名称马比木

拼音Mǎ Bǐ Mù

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龙树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嫩枝有毛,后变平滑。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长6~11厘米,宽1.5~3.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平滑或在中脉上有疏生粗毛,下面在侧脉上有疏生粗毛,具短柄。聚伞花序顶生,以多花合成,具有短总梗;萼片5齿裂,外面被疏生粗毛;花瓣5片,基部连合,淡黄色,外面有粗毛,内面有柔毛;有臭气;子房密生粗毛。核果椭圆状,先端有钝状突起。

生境分部生于土坡。分布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散寒。

复方①治浮肿;公黄珠子、折耳根、苦蒜果各五钱。煨水服。

②治小儿疝气:公黄珠子三钱。煨水服。

③治关节疼痛:公黄珠子适量。煨水熏洗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比木

药材名称马比木

拼音Mǎ Bǐ Mù

英文名Pittosporumlike Nothapodytes,Root-bark of Pittosporumlike Nothapodytes

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茶茱萸科植物马比木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s (Oliv.) Sleum.[Mappia pittosporoides Oliv.]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马比木 矮灌木或很少为乔木,高2-3(-10)m。枝有棱,被短柔毛,后变无毛,芽被柔毛。叶互生或枝上部近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宽深精,槽里被糙伏毛;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7-24cm,宽2-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具光泽;中脉下凹,侧脉6-7对,弧曲上升,远离叶缘处网结。花两性或杂性,聚伞花序顶生,长约7cm,总梗、分枝、花序轴通常扁平,被粗伏毛,花梗长1-2mm;花萼绿色,钟形,长约2mm,外面稀被粗伏毛,5裂齿,裂齿三角形;花瓣黄色,线形,反卷,长约7mm,宽约2mm;雄蕊5,长约5mm,花丝长4-5mm,基部稍粗,花药卵形;子房近球形,被长硬毛,花柱绿色,长约2mm,柱头头状;花盘肉质,具不整齐裂片或深圆齿,里面疏被长硬毛,果时宿存。核果椭圆形,稍扁,幼果绿色,转黄色,熟时为红色,长1-2cm,径0.6-0.8cm,先端明显具鳞脐,有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450-(2500)m的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喜树碱(camptothecine)及喜树碱的甲氧基衍生物。

性味温;辛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散寒。主风寒湿痹;浮肿;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复方1.治浮肿:公黄珠子、折耳根、苦蒜果各五钱。煨水服。2.治小儿疝气:公黄珠子三钱。煨水服。3.治关节疼痛:公黄珠子适量。煨水熏洗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蜈蚣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藤药材名称蜈蚣藤拼音Wú Gōnɡ Ténɡ别名多叶花椒、马椒、小叶刺椒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蜈蚣藤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

  • 肾子藤

    药材名称肾子藤拼音Shèn Zǐ Ténɡ英文名valida Limaciopsis别名粉绿藤、疟疾草(云南)。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肾子藤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

  • 朴树皮

    《中药大辞典》:朴树皮药材名称朴树皮拼音Pò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树皮。夏季采。原形态朴树,又名:沙朴、青朴、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朴

  • 水红花子

    《中国药典》:水红花子药材名称水红花子拼音Shuǐ Hónɡ Huā Zǐ英文名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别名东方蓼、天蓼、狗尾巴花、狼尾巴花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红

  • 雄黄

    《中国药典》:雄黄药材名称雄黄拼音Xiónɡ Huánɡ英文名REALGAR别名明雄黄、黄金石、石黄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采挖后,除去杂质

  • 白附子

    《中国药典》:白附子药材名称白附子拼音Bái Fù Zǐ英文名RHIZOMA TYPHONII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来源本品为天南

  • 苦荞头

    《中药大辞典》:苦荞头药材名称苦荞头拼音Kǔ Qiáo Tóu别名荞叶七(《陕西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蓼科植物苦养麦的根及根茎。8~10月采收。原形态苦荞麦(《纲目

  • 女菀

    《中药大辞典》:女菀药材名称女菀拼音Nǚ Wǎn别名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宛(《本草经集注》)。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

  • 早禾树

    药材名称早禾树拼音Zǎo Hé Shù英文名root of Sweet Viburnum别名雷片木、鸭屎木、利桐木、利洞风、麻油香、山猪肉、沙糖禾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

  • 紫荆根皮

    药材名称紫荆根皮拼音Zǐ Jīnɡ Gēn Pí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荆皮"条。性味苦,平,无毒。功能主治破瘀活血。消痈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