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吴达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气血少弱,骨木不荣,由肾气未成,肝肺壅热上冲于脑,遂令发枯,骨髓不足而囟不合。即解颅,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为绒背蓟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痿证之一。见《医宗必读·痿》。指皮毛痿。详该条。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18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本书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妇
人体出生后的营养、发育,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供给。《医宗必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临床上,后天营养失调或因病
污秽混浊之意。①指腐败污秽之气以及山岚瘴气等。②指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身体散发的特殊气味。③指湿热熏蒸的秽浊。《温病条辨·上焦篇》:“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
病名。亦名妊娠眩晕。郑玉峰《万金方》:“妊妇头眩躁闷,不能举动,心震不安,名曰子眩。”多属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所致。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心烦急躁。宜养阴清热,平肝潜阳。用一贯煎,或天麻钩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