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代号KI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下1寸,跟骨结节前上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主
指十二经之络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传注十二络脉。”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七方。栀子、黄连、石膏、荆芥、紫花地丁、炒枳壳、桔梗、玄参、生地黄、炒牛蒡子、大黄、赤芍药、甘草、薄荷、木通、灯心、竹叶。水煎服。治胸前出痘,攒聚粘连。
出《神农本草经》。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佚名《抄本眼科》。即风火眼。详该条。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四方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楚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婴儿吐乳而兼腹泻,且排泄物呈青色的证候。多因患儿感受寒邪,伤及脾胃,肝气逆乱,上扰于胃则吐乳,下扰于肠则泻青。治宜补脾平肝。用异功散加肉桂、白芍。
指略高出体表的小骨节,如指掌关节。《灵枢·邪客》:“人有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