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胀

食胀

病证名。胀病之一。见《世医得效方·胀满》。一名谷胀。亦称食积腹胀。指因饮食不节所致的肚腹胀满。《症因脉治·食积腹胀》:“食积腹胀之因,嗜食不谨,胃强能食,脾弱不消,停滞脾胃之间,则食积腹胀之症作矣。”常见腹胀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或食物不消,甚则腹痛大便秘结泄利等症。《医学入门·鼓胀》:“食胀有热亦有寒,因食肉果菜不化,曰食胀。初起多寒湿,自利不食者,胃苓汤加山楂麦芽,或人参养胃汤加香附砂仁;甚者,治中汤加丁香,或厚朴附子二味煎服;久则湿热乘脾,大便干燥者,保和汤伤肉者,黄连阿魏等分,醋浸蒸饼为丸,或三补丸,用香附,山楂煎汤下;伤杂果者,古桂香丸或盐汤探吐膏粱厚味大便闭者,大承气汤加桂或厚朴汤积热者,牵牛丸;虚者,木香槟榔丸滋肾丸。”参见、谷胀条。

猜你喜欢

  • ①形容水自下而上,似泉水上涌。如涌水、涌泉。《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涌泉。”②呕吐上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素问·阴

  • 鹤膝风

    病名。见《外科心法》卷五。又名膝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因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故名。常因经络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病初多见形寒发热,膝部微肿,步履不便,

  • 首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疽生于瘈脉(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翳风(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二穴。初起多憎寒壮热,口渴。若溃黄色脓者为顺,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

  • 血母块

    病名。清·汪嘉谟《胎产辑萃》:“产后恶露不尽,血结刺痛,名曰血母块。”详儿枕痛条。

  • 柏白皮

    出《名医别录》。即柏根白皮,详该条。

  • 脐粪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婴儿出生后,第一次所排的粪便。一般初生儿于一日内均可排出粪便,呈青绿色,如过时而不解者,多为胎热所致。

  • 绝道

    指非经脉所过之处。《灵枢·经脉》:“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

  • 哈士蟆油

    见《中药志》。即蛤蟆油。详该条。

  • 铺地虎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血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 千金苇茎汤

    即苇茎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