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气

阳气

阴气相对。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功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猜你喜欢

  • 烧存性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植物药烧至外部枯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一部分炭化,另一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烧存性是直接用火烧焦,另有炒存性是用间接的火炒焦,两者操作上有所不同。

  • 七叶麻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蒴藋之别名,详该条。

  • 山屎瓜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赤瓟之别名,详该条。

  • 孙石芝

    【介绍】:见孙纵添条。

  • 郑惠卿

    【介绍】: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

  • 透关射指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肉分

    肌肉的纹理。《素问·气穴论》:“肉分之间,谿谷之会。”

  • 脚膝痿弱

    病证名。指两脚和膝部关节软弱无力者。《儒门事亲》卷一:“凡见脚膝痿弱,难于行步,或一足不伸,便作寒湿脚气治之。”肾水衰少,虚火内炎或精血不足,筋骨失于濡养亦可导致。常见于痿证、半身不遂、脚气等疾患。

  • 口齿科

    临床专科之一。专治口腔牙齿疾病。唐代分九科,内有耳目口齿科(见《旧唐书》)。元代分十三科,口齿科才独立成科(见《元史》)。元代《世医得效方》卷十七便设有口齿兼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

  • 温肺逐饮

    参见温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