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前胡甘草(炙),各一钱。麻黄(去节)、芍药,各一钱半。荆芥穗、半夏,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及时疫寒热。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去梗)、麻黄(去节)、前胡(去芦),各三两。荆芥穗四两,甘草(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赤芍药,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化痰,除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肢体烦疼,胸膈满闷,痰涎不利,咳嗽喘满,涕唾稠粘,及治时行寒疫,壮热恶风。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有寒邪则汗出,如风盛则解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一: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荆芥穗120克旋复花90克前胡90克半夏30克(洗净,姜汁浸)赤芍药30克麻黄(去节)90克甘草30克

制法上药七味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目昏痛,颈项强急,肢体烦疼,胸膈满闷,咳嗽喘满,痰涎不利,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人生姜大枣,同煎至90毫升,热服。如汗出,并三服。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

摘录博济方》卷一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前胡90克荆芥120克半夏30克(净洗,姜汁浸)赤芍药60克细辛30克甘草(炙)30克旋复花9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300毫升,生姜5片,枣子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麻症集成》卷四: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前胡黄芩枳壳桔梗赤芍荆芥橘红麻黄甘草

功能主治肺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治疫全书》卷四: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苓、甘草、杏霜。

功能主治风温,咳嗽多痰,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治疫全书》卷四

《四明心法》卷三: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前胡麻黄荆芥穗、黄芩甘草

功能主治咳嗽初起。年壮力盛即久亦可用。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四明心法》卷三

《济阳纲目》卷六十一: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2钱,前胡1钱,赤芍药(煨)1钱,山栀1钱,桑白皮(炒)1钱,荆芥穗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阿胶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热嗽有血。

用法用量方中阿胶用量原缺。

痰盛;加瓜蒌、贝母。

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一

《活人书》卷十七: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前胡3两,荆芥4两,半夏1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2两,细辛1两,甘草(炙)1两,旋覆花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

用法用量方中赤芍药,《医方集解》引作“赤茯苓”。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痰涎内结,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气,半夏燥痰而散逆;甘草发散而和中;茯苓行水;细辛温经;盖痰必挟火而兼湿,故下气利湿而证自平。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泻丙丁也。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伤寒全生集》卷二: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荆芥前胡麻黄半夏桂枝干姜、五味、甘草细辛杏仁枳壳桔梗

功能主治冷痰哮喘,冷而淋背,多吐冷沫,舌上白苔。

用法用量喘甚,加姜汁磨木香汁半杯。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普济方》卷三八七: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荆芥穗1两,麻黄(去节)5钱,北柴胡5钱,旋覆花5钱,半夏(汤泡)2钱半,赤芍药2钱半,甘草2钱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伤风,鼻塞流涕,痰壅热嗽。

用法用量生姜、桑白皮煎,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便览》卷二: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旋覆花(去梗)1两,荆芥穗4两,麻黄(去节)1两,杏仁(不去皮尖)1两,甘草(生)1两,赤芍1两,半夏(姜制)1两。

功能主治感冒寒邪,鼻塞声重,咳嗽不已;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时行寒疫,壮热恶风,或头痛身痛。

用法用量上药每服5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便览》卷二

《博济》卷一: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别名金沸草

处方荆芥穗4两,旋覆花3两,前胡3两,半夏1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1两,麻黄(去节)3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肢体疼痛,鼻塞声重,咳嗽不已,痰涎不利,胸膈满闷;及外感风寒,齿浮,舌肿,牙痛。伤寒壮热,风气壅盛,头目心胸不利,妇人血风潮发,丈夫风气上攻,状如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疼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咳嗽喘满,涕唾稠粘,及时行寒疫,壮热恶风。风寒伤于心脾,令人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金沸草汤(《医学纲目》卷十七)。《三因》本方用法: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漱口,吐一半,吃一半。

注意煎液用细绢滤过,免毛射肺,致咳嗽不已。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金沸草咸苦微辛,其花午开子落,与半夏意同而轻浮,上入于肺,苦能泄热气,咸能化痰结,辛能行痰湿,凡痰饮之逆于肺者,此能降而泄之;前胡甘苦微辛,能降泄高亢之气,而疏畅下行之滞,主下气行痰;麻黄以大开腠理而泄其风;荆并辛苦而性上浮,祛头面之风,去经隧之湿,此方盖以此为君药,以兼去风痰,诸药亦随以上升于肺,而后乃降而下坠其痰也;赤芍药酸干泻肝敛阴,且监麻黄之过散,用赤者以行水分收痰湿也;轻用半夏者,以风则夹相火也,然必用之者,非此不足以通滞行痰也。金沸草轻虚,此以行于下所以助之;甘草以厚脾土,以缓肝急。

临床应用1.舌肿:辛未年,有人患舌肿如吹,满塞其中,粥药不入,其势甚危。大煎一剂,乘热以纸笼气,熏之遂愈。

3.牙疼:一妇人牙疼,治疗不愈,致口颊皆肿,亦以此药熏漱而愈。

摘录《博济》卷一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鲍氏方》: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金沸草散

处方荆芥4两,旋覆花3两,前胡3两,麻黄3两,甘草1两半,半夏1两半,赤芍药1两半,细辛1两半,五味子1两半,杏仁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多,头目昏重,痰涎壅塞,大便坚而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鲍氏方》

猜你喜欢

  • 温清饮

    药方名称温清饮处方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4.5克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行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温服。摘录《万病回春》卷

  • 防己黄芪汤

    药方名称防己黄芪汤处方防己四两,黄芪五两,甘草(炙)二两,白术三两。炮制右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

  • 滋荣养气扶正汤

    药方名称滋荣养气扶正汤处方人参6克 炙黄耆白术川芎熟地麦冬麻黄根各3克当归9克陈皮1.2克 炙草1.5克大枣5枚功能主治滋阴益气,固表止汗。治产后寒热有汗,午后应期而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

  • 肥儿散

    药方名称肥儿散处方君子仁16两,鸡内金(炒)16两,白术(炒)16两,茯苓16两,山药16两,山楂(焦)16两,甘草16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功能主治理脾和胃,消积化滞。主脾胃虚弱,呕吐腹泻,停食伤

  • 趁痛汤

    药方名称趁痛汤处方鲮鲤甲1两(用蛤粉1两同炒黄色,去蛤粉),地龙(去土,炒)2两,恶实2两,小蓟根叶(锉)1两,五灵脂1两,乳香(研)半两,没药(研)半两,甜瓜子(生)1两,皂荚刺(炒)1两,竹蚛末1

  • 桂枝二越婢一汤

    药方名称桂枝二越婢一汤处方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2.3克大枣(擘)4枚生姜(切)3.1克石膏(碎,绵裹)3克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属外感风寒,内有

  • 大造保童丸

    药方名称大造保童丸处方蛮子(人胎骨,炙过)、狼子(狗胎骨,酥炙)、猫子(猫胎骨,炙过)。功能主治痘疮黑陷倒靥,干枯不起。用法用量上加脐香下。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 胜金丹

    《辨证录》卷十三:胜金丹药方名称胜金丹处方麝香9克血竭90克 古石灰60克海螵蛸30克自然铜末(醋浸,烧七次)3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花蕊石9克冰片3克樟脑30克 土狗子10个 地虱(干者)3克 土鳖

  • 加味二冬汤

    药方名称加味二冬汤处方天冬1钱半,麦冬1钱半,生地2钱,熟地2钱,款冬1钱,桔梗1钱,贝母1钱,紫菀1钱,茯苓1钱,甘草1钱,沙参1钱,瓜蒌霜1钱。功能主治火盛水亏之咳嗽,痰涎腥秽,将成痈痿者。用法用

  • 天麻煎丸

    药方名称天麻煎丸处方天麻(去芦头)防风(去芦头)人参(去芦头)各30克 白僵蚕(炒)干蝎(炒)朱砂(研,水飞)雄黄(研)甘草(炙)各15克麝香牛黄(研)各7.5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40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