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透骨香

透骨香

《中药大辞典》:透骨香

药材名称透骨香

拼音Tòu Gǔ Xiānɡ

别名透骨草(《滇南本草》),满山香(《分类草药性》),煤炭子、煤炭果(《贵阳民间药草》),万里香(《广西植物名录》),九里香、洗澡叶、芳香草、满天香(《云南中草药》),小遗骨草、透骨消(《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茎叶。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云南白珠树,又名:滇白珠树

灌木,高约3米。枝细长,带红色或红绿色。单叶互生,革质,卵状矩圆形,或阔卵形,长7~8厘米,宽2.5~3厘米,先端尖尾状,基部心形或圆形,叶缘具钝齿,略向外卷,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青白色,有细小柔毛。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长5~7厘米;花青白色,萼片5,边缘有纤毛;花冠壶形,裂片5;雄蕊10;子房上位,平滑无毛。蒴果球状,直径约6毫米,5瓣纵裂,上有宿存花柱,外面包有增大的肉质萼,成熟时紫红色,似浆果。种子淡黄色,细小。花期9月。

本植物的根(透骨香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草坡及丛林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产云南、贵州。

性状茎长约35厘米,多分枝,径3~5毫米,表面黄棕色,具纵纹,有叶柄残痕。叶多数脱落。气微,味微苦,以新鲜、干燥,叶色绿者为佳。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0.5~0.8%。其中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

药理作用内服水杨酸甲酯有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与水杨酸类药物相似,所需剂量亦相同,但因本品吸收慢而不规则,服药后产生作用较迟。本品刺激性很强,可用1~2份橄榄油稀释后外用作抗刺激剂。本品亦可产生特异性水杨酸中毒症状,中毒剂量约为水杨酸钠的2/3。

性味辛,温。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辣,有小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风湿关节痛,水撒,跌打损伤,牙痛,湿疹。

①《滇南本草》:"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梗,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暖骨透热,熬水洗之。"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止咳化痰。治牙痛,劳伤,蛇伤,风湿,痧气,皮肤痛痒。"

④《贵州草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活络透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风湿关节疼痛:透骨香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湿疹:透骨香全株煎水洗患处。(《云南中草药,)

⑧治水臌:透骨香五钱,车前革三镇。煎水服。(《贵州草药》)

备注本品在云南、贵州地区作透骨草使用,参见"透骨草"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透骨香

药材名称透骨香

拼音Tòu Gǔ Xiānɡ

别名透骨草、满山香搜山虎、煤炭子、煤炭果、万里香、九里香、芳香草、满天香、透骨消、小透骨草、九木香鸡骨香

出处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的全株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ultheria yunnanensis(Franch.)Rehd.[G.Crenulata Kurzi;Vaccinium yunnanense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切片,全株切碎,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3m,稀达5m。树皮灰黑色,枝条细长,左右曲折,具纵纹,带红色或红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短,粗壮,长约5mm;叶片革质,卵状长圆形,稀卵形、长卵形,有香气,长7-9(-12)cm,宽2.5-3.5(-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钝圆或心形,边缘具齿,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较淡,密被褐色斑点,中脉在背面隆起,表面凹陷,侧脉4-5对,弧形上升,连同网脉在两面明显。总状花序胞生,序轴纤细,被柔毛,有花10-15朵,疏生;苞片卵形,凸尖,被白色缘毛;小苞片2,对生或近对生,着生于花梗上部近萼处,披针状三角形;花萼裂片5,卵状三角形,钝头;花冠白绿色,钟形,口部分裂,裂片长宽各2mm;雄蕊10枚,花丝短而粗,花药2室,每室先端具2芒;子房球形,被毛,短于花冠。浆果状蒴果,球形,黑色,5裂。种子多数,细小,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到海拔3500m左右的山野草地及丛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多分校,长约35cm,直径3-5mm,表面淡红棕色至棕红色,有明显的纵纹,皮孔横生,突起。叶痕类圆形或类三角形,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质部淡棕色至类白色,髓淡黄棕色。叶革质,多脱落,完整者椭圆形或狭卵形,长1.5-9cm,宽1.3-4.5cm,表面淡绿色至棕红色,先端尖尾状,基部心形,叶缘有细锯齿。有的可见花序或果序,总状,腋生,小花白色,蒴果球形,其外有紫黑色萼片,种子多而小,淡黄色。气香,味甘、辛。

根弯曲有分枝,颇长,粗者直径可达2cm,外表赤褐色,深色之栓皮极易剥落,内部色较淡;散生细根,粗约1mm。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射线明显,木质致密。气芳香。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常有裂隙。韧皮部外侧纤维及石细胞群排列成环,纤维壁厚,石细胞壁呈“U”字形增厚,木化。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连成环状。髓部细胞类圆形,壁木化。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边形,壁较厚,角质层纹理明显。下表皮细胞壁波状,有平轴式气孔,角质层纹理较明显。

化学成分滇白珠叶含挥发油0.5%~o.8%。其中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1]。

药理作用内服水杨酸甲酯有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与水杨酸类药物相似,所需剂量亦相同,但因本品吸收慢而不规则,服药后产生作用较迟。本品刺激性很强,可用1-2份橄榄油稀释后外用作抗刺激剂。本品亦可产生特异性水杨酸中毒症状,中毒剂量约为水杨酸钠的2/3。

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擦;或捣敷。

复方①治风湿关节疼痛:透骨香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②治湿疹:透骨香全株煎水洗患处。(《云南中草药》)③治水臌:透骨香五钱,车前草三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梗,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暖骨透热,熬水洗之。

2.《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3.《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止咳化痰。治牙痛,劳伤,蛇伤,风湿,痧气,皮肤痛痒。

4.《贵州草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5.《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活络透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垂柳

    药材名称垂柳拼音Chuí Liǔ别名柳树、清明柳、吊杨柳、线柳、倒垂柳、青龙须[根名]来源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以枝、叶、树皮、根皮、须根等入药。枝、叶夏

  • 蝤蛑

    《中药大辞典》:蝤蛑药材名称蝤蛑拼音Yóu Móu别名蝤媒(陶弘景),拨棹子、蟳(《本草图经》),海蟳(《闽中海错疏》)。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蝤蛑科动物日本蟳或其近缘动物的肉。

  • 漏斗瓶蕨

    药材名称漏斗瓶蕨拼音Lòu Dǒu Pínɡ Jué英文名Infundibuliform Bristle Fern别名热水莲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漏斗瓶蕨的全草。拉丁植物

  • 泽珍珠菜

    药材名称泽珍珠菜别名星宿菜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泽星宿菜Lysimachia candida Lind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外用治无

  • 根辣

    药材名称根辣拼音Gēn Là别名大树甘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当娜(傣名)。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裂果金花的根、茎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乔木,高3米。树皮灰色,枝被毛,皮

  • 梨树根

    《中药大辞典》:梨树根药材名称梨树根拼音Lí Shù Gēn别名糖果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糖梨根(《四川中药志》)。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

  • 铁藤根

    《中药大辞典》:铁藤根药材名称铁藤根拼音Tiě Té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灌木,长可达15米。幼枝有平贴亮棕色短柔毛,后

  • 蜈蚣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兰药材名称蜈蚣兰拼音Wú Gōnɡ Lán别名金百脚、石蜈蚣、飞天蜈蚣、岩洛、蜈蚣草、百脚蜈蚣、柏子兰来源兰科隔距兰属植物蜈蚣兰Cleisostoma sc

  • 山芹

    药材名称山芹拼音Shān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山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tericum sieboldi;(Miq.)Nakai[Peu-cedanum sieboldi Miq

  • 广东土南星

    药材名称广东土南星别名土南星、蛇钻头、花伞柄、蛇姜头、蛇纂头、蛇香头来源天南星科广东土南星Arisaema pencillatum N. E. Brown,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辛,温。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