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败酱草

败酱草

药材名称败酱草

拼音Bài Jiànɡ Cǎo

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辛、苦,凉。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2)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苣荬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苣荬菜药材名称苣荬菜拼音Jù Mǎi Cài别名苦菜、败酱草[北方地区]、小蓟[黑龙江]、苦苣菜、取麻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

  • 亮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亮菌药材名称亮菌拼音Liànɡ Jūn别名假蜜环菌、假蜜环蕈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亮菌Clitocybe tabescens (Scop. ex Fr.)Bres

  • 痢止蒿

    《中药大辞典》:痢止蒿药材名称痢止蒿拼音Lì Zhǐ Hāo别名止痢蒿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匐枝横走,节

  • 鸽卵

    《全国中草药汇编》:鸽卵药材名称鸽卵拼音Gē Luǎn别名家鸽卵、鸽蛋来源鸽形目鸠鸽科家鸽Columba domestica Gmelin;原鸽Columba livia,以卵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 野薴麻

    药材名称野薴麻拼音Yě Nínɡ Má别名八楞马、大接骨、大糯叶、双合合(《云南中草药选》),八楞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呼光(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荨麻科植物暹

  • 黄桷根

    《中药大辞典》:黄桷根药材名称黄桷根拼音Huánɡ Jué Gēn别名黄葛根(《分类草药性》)。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以8~9月采者为佳。性味①

  • 猫爪草

    《中国药典》:猫爪草药材名称猫爪草拼音Māo Zhuǎ Cǎo英文名RADIX RANUNCULI TERNAT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

  • 青皮树

    药材名称青皮树拼音Qīnɡ Pí Shù别名垂丝卫矛来源卫矛科青皮树Euonymus oxyphyllus Miq.,以果、根皮、树皮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

  • 血当归

    药材名称血当归拼音Xuè Dānɡ Guī别名牛西西、乳突叶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土大黄、止血草、化血莲、散血七、血丝大黄来源药材基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chalepensis Mil

  • 蔗鸡

    《中药大辞典》:蔗鸡药材名称蔗鸡拼音Zhè Jī出处《中国新医药》9:11,1954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节上所茁生之嫩芽。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甘蔗"条。功能主治主消渴。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