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寒凉药治热证,反佐以热而发挥作用。例如实热证热郁于里,出现四肢厥逆的假寒症状时,服用寒凉药常被吐出,佐以温热药或寒药热饮,则不格拒。《素问注证发微》:“寒以治热,
指各种针刺和灸治的方法而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刺、九刺、十二刺及针刺和艾灸补泻方法的记载,后世又续有发展。刺灸法为针灸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使用适当与否,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方法,参见有关
见《本草蒙筌》。即凤凰衣,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新生儿断脐后用绷带裹扎脐部的方法。
【介绍】:唐代医生。籍贯不详。撰有《医苑》1卷,已佚。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指有头疽生于脑后玉枕穴者。证治见有头疽条。
出《片玉心书》,即胎毒疮疥。见该条。
见《中药志》。为九香虫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刺楸树皮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①指厥疝。《宣明论》卷一:“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嘻欲劳痛,不可忍之。”多由七情内郁或房事过度,厥阴受病所致。《医林绳墨》卷四:“或遇忧怒所感,郁而不发,反将房劳触动,结为阴疝者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