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表里俱虚证

猜你喜欢

  • 阴独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背侧,第四、五趾之夹缝间,侠溪穴微前处。主治足背肿痛,月经不调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温灸3~5分钟。

  • 膏剂

    药物剂型之一。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又叫膏滋。是把药物加水煎熬,滤滓,加入冰糖、蜂蜜等,熬成稠厚的膏,可长期服用。常用于慢性疾病或身体虚弱者。外用的称油膏,一般称药膏,是把蜂蜡加入棉子油或花生油

  • 丁甘仁

    【介绍】:见丁泽周条。

  • 白气貍

    古病名。指发于秋季的一种疫病。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夫疫病者……秋时应凉,而热气抑之,则责邪在肺,病曰白气貍。”其症“乍寒乍热,损肺伤气,暴嗽,呕逆,或体热,发斑,喘咳

  • 惊风预治法

    凡急、慢惊风的发生,必先有其前驱症,先以药物预治可免发生惊搐。如小儿急性热症,高热,腮红面赤,两目似怒,直视不转,此将发惊风之候,宜服当归龙荟丸,泄肝胆经火,则可不致成为急惊风。如小儿吐泻不止,见其手

  • 白氏内经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已佚。

  • 实哮

    证名。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指因寒邪、郁热、暑热、水饮、胶痰等实邪所致的哮吼。因所感病邪与症状表现的不同,治疗有散寒宣肺、涤痰化饮、清热降气等法。详冷哮、热哮、水哮、痰哮等条。

  • 产后积聚初起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积聚、因产后劳伤,脏腑虚弱、为风冷所乘、风冷搏于脏腑,与气血相结而致。……宜大延胡散。”(延胡、赤芍、木香、乌药、牛膝、寄奴、桔梗、厚朴、川芎、当归、香附、陈皮、丹皮、

  • 经来狂官谵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发狂。多因月经来时偶触烦怒,肝气逆乱,血随气逆,上攻于心。症见神志紊乱,妄有所见,狂言谵语,甚至不知人事。治宜舒肝宁心。方用麝香散(麝香、朱砂、甘草、木香、人参、茯

  • 足厥阴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厥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阳强不倒;虚则阴部搔痒。如脉气逆乱,则病睾丸肿胀、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