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是表达思维意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心神的主宰和控制。当心或心的外卫——心包络受热邪或其他病因刺激时,可出现谵语,狂言,言语謇涩,失语等症状,《难经·三十四难》:“心色赤,……其声言。”
见沈氏尊生书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三仙丹第一方,见三仙丹条。
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大黄、栀子、牡蛎、金银花、木通、连翘、乳香、牛蒡子、没药、栝蒌、皂角刺、地骨皮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壮者加朴硝,水、酒各半煎服。治疔疮走黄。
即远道选穴法,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又名清心导痰丸。大黄(酒蒸)、黄芩各四两,煅青礞石、犀角、皂角、朱砂各五钱,沉香二钱五分,麝香五分。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六十至七十丸,白水送下。治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嚇痈。见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见《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即肩头,见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土大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