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证。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介绍】:见方广条。
见《中国传染病学》。山楂炭、当归、白芍药、炒黄连、木香、厚朴各3克,酒黄芩、酒大黄各4.5克,陈皮、泽泻各6克。水煎服。治细菌性痢疾,症见微寒壮热,心烦詀语,腹痛作胀,里急后重,滞下不爽,舌尖赤,脉弦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浮翳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阳漏之别称。详该条。
即达原饮第一方作蜜丸。治证同。见达原饮条。
病证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疝证,“多因先天不足,本脏虚弱,复因外感风邪,内食生冷,寒邪凝滞而成者有之。或因湿热郁于中,复被寒邪束于外,邪气乘虚并于血队,流入厥阴,厥阴属肝,其性急速,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泄泻。详该条。
【介绍】:见饶鹏条。
①见《花镜》。为卷柏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独活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