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黄水芋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紫金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辟汗草之别名,详该条。
颊车骨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见《景岳全书·面病》。详面目浮肿条。
见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病虾。见该条。
胞,同脬,即膀胱。指膀胱的气化功能。《素问·通评虚实论》:“暴痈筋緛,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出《本草图经》。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
①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又名妒乳、颊脂垫。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故名。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尤以鼻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