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密斋祖传全婴妙诀。出《幼科指南心法》。一十三方为丸、丹、饼三种剂型。乃婴幼儿危、急病症救治之方。即抱龙丸、凉惊丸、胃苓丸、养脾丸、胡麻丸、神芎丸、玉液丸、茱萸内消丸、香连丸、雄黄解毒丸、至圣保命丹、
【介绍】:见刘元宾条。
病名。《外科启玄》卷四:“发于脊之正中,近于大椎陶道身柱三穴之端,俱督脉之所络处,甚利害,急早托之……”指生于颈项后部之有头疽。证治参见痈疽条。
见《福建中草药》。又名韩信草、耳挖草、金茶匙、大力草、大叶半枝莲、顺经草、调羹草。为唇形科植物向天盏Scutellaria indica L.的全草。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辛、微苦,平。清热
见《中药临床应用》。为黑大豆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虑瘕。《儒门事亲》卷八:“小肠遗热于大肠,为伏瘕。”日·丹波元简《素问识》卷四:“简按:《颜氏家训》曰,宓、伏、虑,古来通字。”详虑瘕条。
即温针灸,见该条。
【生卒】:498~583【介绍】:南北朝北周医家。一作僧坦,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浙江钱塘)人。父菩提受好医药。僧垣自幼通医,二十四岁时传家业,得梁武帝赏识。曾任梁代太医正等医官,《后周书》记其治验病案
见《广东中草药》。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J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通间、通门。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腕背横纹上4寸,尺桡两骨间。一说“肘前三寸外廉陷者中”(《太平圣惠方》);另说“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针灸资生经》)。布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