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脑杓

脑杓

又名脑后骨枕骨的枕鳞部分,以其形如杓,故名。《伤科汇纂》:“脑后骨者,俗呼脑杓。”

猜你喜欢

  • 胃络不和喘

    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胃气上逆所致的气喘。《医贯·喘》:“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气逆,阳明之气下行,今逆而上行,故喘。”多因痰湿中阻,而致胃失和降。治宜和胃理气,化痰降逆,如分气紫苏饮、指迷七气

  • 木郁化风

    五行归类中,肝属木,主风,由于肝气郁结,耗伤肝血,血虚风动,出现眩晕、舌麻、震颤、痉厥等肝风证候,故称。

  • 头面疮

    病名。发生于头面部的湿疮。出《保婴撮要》卷三十二。由脏腑积热,外受风湿,湿热相搏而成。小儿多见。头面皮肤湿红,瘙痒起疹,破流黄水,反复发作,甚则蔓延全身。治宜清热疏风利湿。内服防风通圣散化裁,外搽青黛

  • 吴樽(zūn 尊)

    【介绍】:见吴尚先条。

  • 痔疮丸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方。黄连、苦参、乳香、没药、雄黄各一两,连翘、僵蚕、蝉蜕、防风、全蝎、槐角(牛胆汁煮)、生地黄、牛膝、陈皮、穿山甲、当归、枳壳、地龙各二两,蜈蚣二十条,象牙屑五钱,人参二钱半,蜂房

  • 开内障眼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三十三。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 大惑论

    《灵枢经》篇名。惑,迷乱眩晕之谓;大,言其甚也。本篇论述了登高俯视则惑的道理,以及善忘、善饥而不嗜食、不得卧、不得视、多卧、少卧等病证。而对于惑的讨论尤为详尽,故名。

  • 临证医案笔记

    书名。6卷。清·吴箎撰。刊于1836年。本书分中风、咳嗽等37门,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儿科。每门后并附常用诸方,间附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以供参阅。

  • 蛇头蓼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 上正

    运气术语。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即司天之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