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兼癥瘕

猜你喜欢

  • 阴户湿肿

    病证名。见陆成一《女界须知》。属于阴肿症候。因脾湿下注所致。多见于体肥之人。症现阴户肿胀,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漓等。治疗参见阴肿。

  • 肌肉软

    五软之一。肌肉为脾所主,小儿乳食不足,脾胃气虚,故肌肉虚软,皮肤松弛,形体瘦弱,智力迟钝。治以补脾为主。宜扶元散。

  • 伤寒蓄水证

    病名。太阳腑证之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类方》:“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其主要证候有小便不利,少腹满微热,消渴,或水入则

  • 吴恕

    【介绍】:元代医家。字如心,号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善治风疾,家贫,卖药为生,后征至京师(北京),为太医院御医。对《伤寒论》颇有研究,认为仲景书深奥难于掌握,于是作《伤寒活人指掌图》一书,以便

  • 喉痒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指由多种因素所致之咽痒;或同时伴有咽干,咽痛之证。本病之病因不一,或来自风寒、风热之外袭;或因胃家实热之薰蒸;或源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等,但总因于火。临症更应详辨

  • 女科要略

    书名。1卷。清·潘蔚撰。刊于1877年。分调经、安胎、临产及产后四节。论述简要,内容比较切于实用。本书收入《园医学六种》中。

  • 鸡姆刺

    出《质问本草》。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 干血痨

    病名。见《血证论》卷五。早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就有关于干血的记载,症状及治疗与本病一致。病因五劳所伤,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久则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津血不通外荣。症见经闭不行,

  • 金扣钮

    见《陆川本草》。又名刺天茄、天茄子、黄水茄、金钮头、小颠茄。为茄科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um L.的根或全草。分布华南、西南地区。苦,寒,有小毒。祛风止痛,消肿散瘀。治头痛,风湿痹痛,胃

  • 吴亦鼎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砚丞。安徽歙县人。撰《麻疹备要方论》一书,另汇集前人灸法,编成《神灸经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