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清·佚名《眼科捷径》:“此眼初患之时,因肝脏壅热,肝受毒风,时常发歇不定,致令乌珠生翳如葱白,浓淡如水霞之状。”即冰瑕翳深外障。详该条。
【介绍】:北宋医家。精心研究伤寒学,于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著《伤寒微旨论》二卷,专门辨析《伤寒论》的辨证用药,间附方论,对仲景学说颇有发挥,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推拿手法名。又名斜搬法。施术时,患者侧卧,上面腿屈曲,下面腿伸直。医者用一手扶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扶住臀部,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推动,使其腰椎扭转。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症。
见《保婴撮要》卷十五。即洪宝丹,见该条。
出自鼻之液。《诗·泽陂》:“涕泗滂沱。”《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涕、泗、洟,皆鼻液也……以生于肺,则曰泗。”即涕。详该条。
正骨手法之一。即牵引。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进行稳而有力的拔拉牵引,以对抗肌肉的收缩力,使移位的断骨或脱臼的关节恢复正常位置。
证名。指两胁部肿胀疼痛。多由湿热而致。《张氏医通·诸痛门》:“两胁肿痛,或腹痛,或小便滞者,属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录·胁痛门》载有右胁肿痛是脾火内伏,瘀血存注不散而致,用败瘀止痛汤。
病证名。指外感病邪而出现黄疽症者。《景岳全书·杂证谟》:“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必发热,身痛,脉浮,少汗,宜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