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疳

耳疳

病名。又名沍耳。《证治准绳·疡医》:“耳疳生疮臭秽,乃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疳时出黑臭脓。”由胃经湿热肝经火毒相兼而成,耳中流脓色黑而腐臭。治宜清火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由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耳中出黑脓而臭,经年不愈,头晕耳鸣,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参见聤耳条。

猜你喜欢

  • 野毒芹

    见《江苏药材志》。即毒芹,详该条。

  • 菱角痔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状如菱角,左右皆有三四孔”。即复杂性肛漏外口较多者。治法:先用挂线疗法或脱管锭除去漏管,再服蜡矾丸乾脓收口。体虚者服十全大补汤。

  • 温病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手肿痛

    证名。手气的别称。《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肘腕俱痛,为手气也。”详手气条。

  • 红硬舌

    全舌深红或紫红,舌根强硬不语之象。主脏腑实热已极、或因燥火浸淫,或为时疫直中,宜苦寒清热解毒治之。若舌尖能动,舌根胖硬不能言语,此为肝风内动,风痰壅盛,宜清心开窍祛痰,平肝熄风。若舌短硬不能伸出,面色

  • 臭阿魏

    见《中药材手册》。即阿魏,详该条。

  • 棒子头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翼首草之别名,详该条。

  • 红尖紫刺舌

    舌尖红而起紫色芒刺。为里热重证恶候,急宜清热攻下(见《伤寒舌鉴》)。

  • 食癖

    病证名。癖疾之一。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一。指食滞不化,积聚成癖,潜匿于右胁间者。其癖按之若无物,有时而痛,如觉有物,外症寒热如疟,多惊叫。宜以消食化癖为治。参见乳癖条。

  • 大叶半枝莲

    见《广西中草药》。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