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天元玉册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千金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郑承洛条。
病名。多因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结聚而成。症见牙龈肿起如粟,色红,疼痛连及腮颊。《医宗金鉴》卷六十五:“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止痛。可选用黄
见疮疡经验全书条。
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八。即加减苏子桃仁汤,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
白苔为主,舌尖灰苔而舌根黄苔的舌象。为湿热之候,如舌根黄而苔腻,目黄,小便黄,宜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小儿蕴积邪热,脏腑壅滞,气血不和,心神烦乱。症见梦中狂语,烦闷多惊。治宜清热镇惊。用赤茯苓散(《太平圣惠方》)。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金盏银盘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