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精宫

猜你喜欢

  • 语迟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二、三岁一般能说简单的语言,到四、五岁还不能说话者为语迟。言为心之声,肾脉系舌本,小儿先天肾虚,心气不和,为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由后天脾胃亏损,津气不能上荣所致

  • 恶疰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恶疰者,是恶毒之气也,人体虚者受之。毒气入于经络,遂流移心腹,其状往来击痛,痛不一处,故名恶疰也。”可用牛黄散、恶疰腹痛方等。参见尸疰、风疰等条。

  • 地花椒

    出《海上名方》。即地椒,详该条。

  • 表证入里

    指表证化热,病势向里发展。症见不恶风寒而反恶热,烦渴,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等。

  • 胎寒

    病证名。①指小儿在母胎时感寒所致的症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入胞,伤儿肠胃,故儿生之后,冷气犹在胃肠之间。其状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胀,或时谷利(乳食不化样

  • 房劳咳嗽

    病名。指房劳伤肾所致的虚咳。《医学入门·咳嗽》:“房劳伤肾,咳而腰背痛、寒热者,二陈芎归汤。”《不居集·咳嗽》:“房劳咳嗽。咳而发作寒热、引腰背痛,或喘满,此因房劳,大菟丝子丸主之。”参见咳嗽、肾经咳

  • 稸(chù 畜)满

    稸同蓄。饮食积滞,腹中胀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

  • 肉瘕

    病名。指因食肉无度而成的瘕病。《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人有病常思肉,得肉食讫,又思之,名曰肉瘕。”本病与肉癥类似,参见该条。

  • 气血两燔

    燔,焚烧;指火盛。温热病气分的热邪未解,而营血分热邪已盛,以致形成气血两燔之证。症见壮热、口渴、烦躁谵妄、斑疹透露,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等。《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

  • 痞饮

    古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水液内停见胸腹胀满者。参见痰饮、积饮条。